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國辦發〔2024〕7號,以下簡稱《意見》),對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意見》提出的“促進廢舊裝備再制造”、“探索新型廢棄物循環利用路徑”既是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中的“后浪”和短板,也是未來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海”和增量。
做好廢舊裝備再制造、新型廢棄物循環利用既是“十四五”乃至未來一個階段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競爭力的必經之路,已成為新時代循環經濟發展的戰略高點。
首先,廢舊裝備再制造和新型廢棄物利用符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202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從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看,廢舊裝備再制造技術密度大、勞動力產出高,新型廢棄物利用主要針對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伴生的環境問題。這兩個領域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和戰略引導型產業,是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中最具有新質生產力特點的領域。
其次,《意見》對廢棄物循環利用在廣度和深度上進行了拓展延伸。《意見》對新時代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作出全面部署,與2005年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相比,在廣度上和深度上有了較大提升,而且在覆蓋范圍上也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
從領域范圍看拓展,《意見》從傳統的工業、農業和生活等三個循環經濟領域,拓展到新能源、新基建、新型電器電子消費品等新興領域。隨著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數字化轉型、工業現代化升級,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以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以平板電腦、穿戴設備等為代表的新型電器電子產業快速發展,已形成較大規模。
從利用路徑看延伸,《意見》把廢舊裝備再制造作為實現廢棄物高值循環利用的重要內容。自2005年起,我國持續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經過十多年發展,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各類再制造產品產值接近1000億元,再制造汽車零部件廣泛應用于售后維修、保險等領域,再制造打印機、復印機等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意見》再次對再制造產業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從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等傳統領域拓展到盾構機、航空發動機、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朝著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拓展。
最后,《意見》對循環經濟“新”領域的支持措施可操作性強。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圍繞廢舊裝備再制造和新型廢棄物利用,《意見》從多個方面創新性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在管理制度上,提出研究修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許可等環境管理配套政策。五是在規范管理上,要求在服務器、芯片等數據存儲設備循環利用過程中注意數據安全問題。
此外,《意見》還提出了有利于廢舊裝備再制造和新型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系統性支持措施,推動相關產業規范、有序發展。《意見》拓展和延伸了廢棄物的利用領域和利用路徑,對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促進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意見》的深入實施,將為我國培育超萬億資源循環利用“新”產業,打造資源利用新模式提供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撐。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