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環保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慶市、四川省、云南省、貴州省等長江流域省份的工業綠色發展做出總體部署。
意見提出,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加強工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以企業為主體,執行最嚴格環保、水耗、能耗、安全、質量等標準,強化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升級,不斷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力爭到2020年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傳統制造業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清潔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與2015年相比,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5%;全面完成危化品搬遷改造重點項目;打造和培育500家綠色示范工廠、50家綠色示范園區,推廣5000種以上綠色產品,綠色制造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
在優化工業布局方面,要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實施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產品目錄。比如,嚴格控制沿江石化、化工、化纖、醫藥、印染等項目環境風險,明確新建重化工項目到長江岸線的安全防護距離,合理布局生產裝置及危化品倉儲等設施。在改造提升工業園區方面,要推動沿江城市化工等企業的有序搬遷入園,到2020年完成47個危化品搬遷改造重點項目;嚴格沿江工業園區項目環境準入,開展現有化工園區的清理整頓;嚴控重化工企業環境風險,對化工企業聚集區及周邊土壤和地下水定期進行監測和評估。在監管跨區域產業轉移方面,要按照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指南開展工作,對焦化、氮肥、印染、化工、農藥等產業的跨區域轉移進行嚴格監督,嚴禁落后產能項目向長江中上游轉移。
此外,指導意見還從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加強工業節水和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和措施。(龔新)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