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成為大勢所趨,更是中國汽車產業今后發展的重大機遇。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又到了一個關鍵期之際,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的相關負責人齊聚2017泰達汽車論壇,紛紛表示繼續大力支持中國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他們發言中透露出許多新政策和新舉措。
財政部: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不會斷檔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肯定持續不斷的財稅支持政策,促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明確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政策已經明確。在落實好現有政策的同時,財政部將積極配合工信等有關部門,加快新能源積分交易市場化,確保財政補貼政策退出之后,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不會斷檔。”
宋秋玲指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處于攻堅期,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外部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壓力,內部則是一些舊問題還未根本解決,新問題又開始顯現。尤其是在財政政策不斷退坡直至退出的情況下,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總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于爬坡過檻的階段。
在當前汽車產業良好發展勢頭的基礎上,下一步要調整完善政策措施,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的活力和動力,要深化扶優扶強的政策導向,財政政策同樣更要扶優扶強,更加凸顯對優勢企業、優秀產品以及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的支持。
特別是補貼政策初衷是培育市場,但長期執行消費補貼,政府不僅背上負擔,企業也容易患上依賴癥,行業容易出現低水平的盲目擴張,形成產能過剩。目前補貼的退坡政策已經明確,在落實好現有政策的同時,財政部將積極配合工信部等有關部門加快新能源積分交易市場化,確保財政補貼政策退出之后,新能源汽車扶持力度不會斷檔。
同時,強化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特別是支持有關部門盡快建成新能源汽車的監管平臺,實現從材料、采購、車輛生產、銷售、運營到資金申報、審核全流程的監管,動態掌握行業發展的情況。
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方面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政策制度標準軟環境,加大對新能源汽車車輛和基礎設施標準修訂工作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快補齊充電設施短板,落實好“十三五”充電設施獎、補政策,鼓勵各地充分發揮獎勵資金的杠桿作用,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研究支持有關部門開展充電設施的監控,加快實現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提高充電設施利用率。
科技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超前研發下一代技術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在論壇演講中表示,科技部將抓住目前大有作為、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主動作為、乘勢而上,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業發展進程。
一是新能源汽車產業越來越重視跨國開展深度技術和產業合作,為此科技部將深入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推進國際交流。一方面繼續加強與中美新能源中心、電動汽車戰略伙伴等政府協議下的技術合作和人才交流,另一方面借助國際優勢資源,促進汽車企業之間強強聯合,加快技術開發,促進市場的互融互通。
二是推進協同創新,系統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第一要協同創新推動氫能燃料電池全面發展,加快轉變核心技術,發展政策研究,推動氫能燃料電池全產業鏈體系的市場協同,同時強化跨產業、跨領域的協同合作。第二要開放視野,深入開展國際合作和協同創新。如全球環境基金促進燃料電池汽車在中國的生產和商業化應用項目正在有序推進,馬上就要進入招標階段。第三要整合資源,主動發起成立國際性組織。如發起成立的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截至目前已有近40個國內外知名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入,籌備工作基本就緒,計劃年底正式成立。
三是科技引領驅動產業持續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正是我國十多年持續開展科技攻關的集中體現,也表明了科技創新驅動是新能源汽車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十三五”期間科技部牽頭組織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累計投入28億元,從基礎科學、關鍵技術、系統集成到示范應用,全鏈條一體化部署,圍繞電池管理、電機驅動與電子、電動汽車智能化、燃料電池、插電混合動力系統和純電動動力系統整個的創新鏈,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帶來的新一輪技術變革機遇,超前研發下一代技術,推動和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程,目前已完成部署兩批項目。
商務部:打通流通環節力促二手車市場發展
圍繞汽車流通市場的發展尤其是二手車市場的發展,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副巡視員胡劍萍闡述了觀點。
她指出,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性支柱產業,是穩增長擴消費的關鍵領域,汽車類產品銷售額在線上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已超過了四分之一,在擴消費中發揮著頂梁柱的作用。加快汽車流通體制改革,促進汽車消費對改善民生,促進就業,加快建設汽車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我國汽車流通目前面臨渠道和網絡不夠健全,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市場規范誠信經營急需改善等問題,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和行業自律。
她表示,新時期下,商務部將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從汽車全流通鏈條著眼,加快推進汽車流通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優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構建共享型、節約型、社會化的汽車流通體系,暢通從新車到二手車到報廢車的渠道,推動汽車聯動發展,提高汽車流通效率。
針對我國新車流通面臨的突出問題,在經過深入研究并廣泛聽取各方面尤其行業意見的基礎上,今年4月出臺了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并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原汽車管理辦法廢止。新辦法發布后,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行業相關各方給予了充分肯定,可以說這是汽車流通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也將成為激發汽車市場活力和促進汽車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一把鑰匙。下一步商務部將組織各地深入開展宣傳貫徹工作,指導督促汽車市場落實辦法規定,按時完成基本信息備案和信息報送,著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著力加強檢查,加強部門協作,查處一批典型案例,確保辦法實施效果。
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滿足多層次需求。為促進汽車市場充分競爭,保持外貿回穩向好,2014年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支持九個省市,包括計劃單列市開展汽車平行進口工作,目前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下一步將按照國務院部署要求,積極推進汽車平行進口工作,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快復制推廣經驗,加強試點建桿,強化售后服務保障,全面擴大成效,為擴大汽車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做出更大貢獻。
為搞活二手車市場,國辦出臺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提出八個方面的重要政策措施,在推動打破二手車流通地區封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好評。目前已有13個省份全面或部分取消限牽政策,活躍二手車市場效果正在逐步顯現。據統計,2016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1029.3萬輛,同比增長10.3%。下一步將深入貫徹和落實國辦文件要求,全面取消限牽政策,推動汽車全生命周期建設,打通二手車流通癥結,促進二手車市場發展。
還將推動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目前修訂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重點推進的改革包括:取消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總量控制,合理規劃布局的要求,實行先制造后征收的制度,也允許舊件進入流通,開展綠色汽車消費。廢除報廢機動車的收購價格,參照廢舊金屬價格計價的規定,市場主體自主協商定價。為配合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商務部也正在抓緊研究起草配套的實施細則,下一步將進一步出臺報廢汽車管理辦法修訂案,完成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修訂工作,制訂配套的實施細則,大力推進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行業的改革,規范行業管理,促進行業轉型升級。(中國工業報記者鄒潔)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