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9月24日正式發布,明確規劃要通過優化空間和完善布局解決群眾衣食住行等人居問題,同時要劃定開發建設的各類控制線,防止城市無序蔓延。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介紹,與以往的各級各類城市規劃相比,此次《指南》明確,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強調約束性和政策性,也要將衣食住行等群眾身邊的具體問題作為規劃的聚焦點,找到短板,并通過空間優化和布局完善來解決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具有公共政策的屬性,強調公眾的利益。
在人居服務方面,《指南》明確,規劃要確定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總量和結構比例,引導政策性住房優先布局在交通和就業便利地區,避免形成單一功能的大型居住區,嚴控高層高密度住宅。
同時完善社區生活圈,重點提出醫療、康養、教育、文體、社區商業等服務設施和公共開敞空間的配置標準和布局要求,提高中心城區道路網密度,構建系統安全的慢行系統和連通城市和城郊的綠道系統。
《指南》也提出,規劃要優先確定生態保護空間,明確自然保護地等生態重要和生態敏感地區;引導布局都市農業,提高就近糧食保障能力和蔬菜自給率;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網絡體系,改善可達性;提出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目標、規模、重點區域、分層分區等。城鎮密集地區的城市要提出跨行政區域的都市圈、城鎮圈協調發展的規劃內容,防止城市無序蔓延。
值得關注的是,《指南》首次明確,市級國土空間規劃要明確戰略性的預留空間,應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并明確重要資源利用上限,劃定各類控制線,作為開發建設不可逾越的紅線。
例如,規劃要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的劃定要求;制定水資源供需平衡方案,明確水資源利用上限;落實碳排放減量任務,控制能源消耗總量,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嚴格保護低洼地等調蓄空間,明確海洋、河湖水系、濕地、蓄滯洪區和水源涵養地的保護范圍等。
轉自:新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