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在邵武和平舉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9-25





      正是秋分好時節,人間處處喜豐收。22日,福建省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在邵武市和平鎮拉開盛幕,來自全省各地的新農人們,帶著特色農產品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共慶豐收。


      激越的鼓聲敲開豐收慶典序幕,《茶韻乾坤》《美麗家園》《我們的“村晚”》等一系列反映福建農村農民生產生活的原創鄉村文藝節目輪番上演,每個節目都有農民群眾身影,充分展現新時代新農人新風貌,描繪新農村新農業新圖景,分享新喜悅,鑄就新希望。


      本次活動以“學用‘千萬工程’,禮贊豐收中國”為主題,除了“農味”濃厚的啟動儀式演出,現場還組織了“福農優品”展示展銷活動。武夷山的茶、建甌的酒、浦城的桂花蜜、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木鱉果……來自全省各地市區及農科院、農業學院的1000多款特色農產品粉墨登場,濃郁的果香充斥千年古鎮,吸引大量游客品嘗購買。琳瑯滿目的農特產品是鄉村振興成果的最佳體現。在邵武衛閩鎮展區,蜜桔、鳳梨、芭樂、火龍果、獼猴桃等品類多樣的水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前來品嘗。


      “我們這次帶來了十幾樣本地種植的水果,以及相關的凍干產品。”衛閩鎮黨委書記李建文說,“這些年在科技特派員的助力下,鎮里的水果產業越來越興旺,如今種植的水果種類近20種,年產值達600余萬元。”


      科技為農業產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一大助力。邵武市扎實運用科技特派員制度,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與科研院所、職業院校達成合作,共同促進農業發展。就在昨日,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邵武市和平鎮正式簽訂助力鄉村振興“百千萬工程”協議。學院科研與社會服務處負責人徐磊表示,和平鎮農業產業基礎好,農業人才需求大,未來學院將與和平鎮進行深度合作,在新農人培訓、新技術推廣以及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等方面,提供相應服務支持。


      線下種好糧,線上帶好貨。活動現場同時開展農產品直播帶貨,讓“福農”的“優品”被更多人看到、買到。在“巾幗村播”電商直播區,南平市“村播聯盟”執委、邵武市“村播聯盟”成員紀曉虹正火熱直播,推介農品好物。


      作為回鄉人的紀曉虹,在南平“村播聯盟”接受網絡直播培訓后,帶著直播新技術走進家鄉田間地頭,用新媒體平臺助力邵武特色農產品銷售。“村播已經做了三個多月了,從剛開播的無人問津到現在已經在邵武本地小有名氣,我們不斷探索,會希望能越做越好,為家鄉的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紀曉虹說。


      2023年承辦全省首次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建設福建美麗鄉村現場推進會以來,邵武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對照省鄉村振興“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指導意見,把縣域作為重點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努力打造福建閩北鄉村振興先鋒樣板,爭創全國縣域鄉村振興最佳實踐地。2023年榮獲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資格、全國大豆重點縣(市)、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省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試點縣、省竹產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縣和全省唯一的省級林長制激勵縣、南平唯一的省級2023年度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激勵縣等;《實施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探索糧食穩產高產新模式》入選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林下空間流轉機制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業改革發展典型案例》。


      邵武始終把產業振興作為重中之重,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大力發展“5+N”特色產業體系。竹木產業、中藥材產業、制種產業、鄉愁產業蒸蒸日上,“三茶”統籌、閩臺農業融合走深走實,庭院經濟、文旅經濟闊步向前……目前,共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8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家;培育國家級“一村一品”專業村1個、省級10個、市級12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10家、家庭農場430家。


      同時,邵武嚴格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始終把糧食安全生產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到實處。在全市建立糧食作物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20個,示范面積1萬畝,并在此基礎上建設9個糧食產能涉及水稻、玉米、大豆高產核心示范片,通過示范片和核心示范片建設,示范推廣糧食“五新”技術和綠色高質高效模式,促進糧食生產增產增收。202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4.2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9元。


      近年來,邵武在做好“土特產”文章,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基礎上,強化人居環境整治,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不斷涵養文明新風,推動城鄉深度融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如今的邵武鄉村,水清、山綠、村美、民富,正堅定不移地走在具有邵武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上。(張麗君 李家佳)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