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在全國率先立法——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2-15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進一步明確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


      近期,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廣東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條例》。作為全國首部專門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條例》聚焦運行機制和發展途徑,以創新思路解決實際問題,加強扶持保障和監督管理,體現了廣東特色,對強化法治保障、推動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完善配套措施


      目前,廣東省共有村組兩級集體經濟組織24.3萬個。2023年度農村集體資產達1.31萬億元,年度集體經濟總收入1850億元,收益1057億元。


      廣東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楚珊表示,在實踐中,廣東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經驗,也面臨著發展途徑單一、經營管理人才缺乏、區域發展不平衡等亟需解決的難點問題。《條例》旨在總結固化經驗,解決現實問題,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是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廣東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偉忠介紹,《條例》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依法確認農村集體所有的不動產所有權及使用權,并指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定期進行資產清查。同時,從細化落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有關收益分配規定、發揮政府指導作用的角度,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定公積公益金提取和使用辦法。


      為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廣東省正研究制訂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計劃出臺全面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指導意見、廣東省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辦法等系列文件,系統編制銜接配套《條例》的政策舉措,不斷深化和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全方位助力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聚焦實際問題


      華南農業大學法學教授、農村法治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權典認為,《條例》的制定體現了“放權松綁、強基賦能、減負搞活、引領保障、提質增效”的精神,著力解決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不多、農村資源要素有待激活、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夠規范等問題,并從整合農民資源資產、充分利用農村人力資源、加強集體財產監督管理等方面,創新制度安排,以法治思維、法治措施解決實際問題,能有效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針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突出困難,如土地、資金、人才支持力度不足等問題,《條例》提出了規范扶持發展的新舉措。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條例》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科研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供銷合作社等發揮帶動作用,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并規定推動農村物流降本增效和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則是群眾普遍關注的議題。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黃孟欣表示,《條例》總結部分地區建設運用集體產權交易流轉平臺、實施線上交易的做法經驗,首次通過地方性法規明確“農村集體財產的流轉交易應當通過公開的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為廣東省全面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建設、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監管提供了法律支撐。


      探索多元途徑


      在探索多元化發展新路徑方面,廣東省涌現出韶關“強鎮富村公司”、云浮“政銀企村戶(共建)”、湛江村集體在廣州發展“飛地經濟”、梅州“產業村長”等一批生動實踐。


      “《條例》結合實地調研和典型案例,總結提升了有代表性的創新做法。”黃偉忠介紹,一方面列舉了4種主要做法,可以為其他地區提供借鑒參考;另一方面,以“其他合法、適宜的發展模式”的兜底性規定,為下一步改革探索明確原則、預留空間。


      為進一步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條例》細化規范多樣化發展途徑,逐一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明確的“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經營性財產參股等”4類多樣化發展途徑,作出了具體規定。


      王權典認為,《條例》中有關多樣化發展路徑的指引安排,考量了廣東集體經濟區域發展差異與比較優勢。促進廣東全域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應在做好全局統籌及區域協調合理兼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扶持措施,凸顯精準施策。 (記者 楊陽騰)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