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引擎 夯根基 結碩果——安徽豐收一線探訪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9-27





      秋分時節,暑氣漸消。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安徽主場,農田里高粱挺立,農民載歌載舞喜迎豐收。會場內,慶豐收一片歡騰;會場外,忙豐收滿心歡喜。行走于江淮大地,記者看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科技賦能生產,龍頭企業牽引產業鏈融合發展,現代農業引擎更強、根基更穩、碩果更豐。


      喜看稻菽千重浪。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六鎮鎮鄭橋村,正在灌漿的麥茬稻隨風搖曳。一旁的農田里,部分早稻已經收獲。種糧大戶張學鋒說,一周前,他把早熟的稻子收了,盡管氣象條件不佳,但畝產還達到1100斤,這離不開單產提升技術的集成應用。


      “去年嘗試使用了側深施肥,發現每畝地不僅用肥量少了二三十斤,還因肥料直接埋入了秧苗基部,肥料利用率得到提升。今年我的1200畝稻田沿用了這項技術。”張學鋒說。


      致力于打造“千億斤江淮糧倉”,安徽全力推進糧油大面積單產提升。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副局長曹高飛說,針對耕地、種子、化肥、農藥進行全要素精準施策,對耕種管收等全環節精耕細作,該省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農情調度顯示,今年天氣條件雖整體復雜,安徽秋糧總產仍有望較去年略增。


      “20號一天采了2萬多斤獼猴桃,今年預計整體產量超40萬斤,是個豐收年!”在大別山區的安慶市岳西縣古坊鄉古坊村,種植獼猴桃10余年的徐志鵬說,2021年以來他種植的獼猴桃產量“蹭蹭漲”,安徽省農科院科技力量的加持讓發展引擎更強。


      安徽省農科院岳西特色農業研究所所長齊永杰說,3年前團隊在徐志鵬的基地開展試驗。針對獼猴桃產業發展痛點,他們選育優質抗病品種、采取避雨設施栽培等新技術模式,提高優質果率和生產效益。據了解,目前古坊鄉共有200余戶農戶種植獼猴桃,畝均產量較之前提升約3倍,畝均效益達4萬元。


      科技進入鄉野,正不斷賦能農業生產。巡檢機器人對高架栽培草莓開展長勢評估,多光譜無人機采集的作物生長數據經過智能分析可以為精確噴施肥料提供數據支撐……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安徽農業科技貢獻率已達66.5%。


      此次中國農民豐收節安徽主場所在的蚌埠市固鎮縣是畜牧大縣。記者采訪了解到,當地扶持龍頭企業建設產業聯合體,畜禽品種全產業鏈不斷完善,畜禽養殖規模和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持續帶動農民增收。


      21日凌晨兩點,固鎮縣新馬橋鎮的立業養殖農場燈火通明。養殖一月有余的肉雞正由工人裝車,準備發往固鎮經濟開發區的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禽類養殖最怕疫病,4棟雞舍11.7萬只雞安全出欄,我懸著的心放下了,豐收節有‘豐收’!”立業養殖農場負責人胡鑒笑道。


      當日下午,記者在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鮮食工廠看到,生產線上腌制好的雞塊正被工人們分揀、稱重、貼標簽,準備經冷鏈發往長三角的商超和分銷商。“80%的鮮食都是當天屠宰當天發貨,充分滿足市場對新鮮健康食材的需求。”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鮮食工廠廠長袁凱說。


      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畜頭肉尾”增值大文章。記者了解到,安徽上半年十大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產值6631億元,同比增長10%。全省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上半年全省農民人均收入達12174元。(記者 水金辰)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