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吉林省舉行貫徹落實吉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八場發布活動,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張旗威介紹了“‘五個堅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以高水平保護支撐服務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張旗威透露,今年1月至11月,吉林省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2.4%,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高于全國水平5.4個百分點;水環境質量再創歷史新高,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89%,同比上升3.7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土壤環境質量保持在較好水平;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由27.7%跨越提升至42.7%。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20年保持良好等級。
據悉,吉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將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為11項主要任務之一,將完善大長白山生態保護利用機制作為9個重點專項之一,對全省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提出完善落實“兩山”理念體制機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完善生態環境監督監管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等要求。按照吉林省委全會部署,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將承擔的20項生態環境領域改革任務,全部納入新年度工作籌劃、生態環境保護“十五五”規劃及美麗吉林建設行動方案統籌推動。
張旗威說,吉林省將更加主動順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態環境的新期待,加強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統籌推進“三水”共治,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縱深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攻堅提升行動,堅決守護幸福藍天、魅力碧水、潔凈沃土,讓美麗吉林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重點打好5個標志性戰役:一是縱深推進查干湖治理保護專項行動,實施查干湖生態治理專項工程,強化水質監測分析和研判,堅決穩住查干湖水質全面改善向好態勢。二是深入開展污水直排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緊盯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目標,持續推進排污口排查整治及規范化建設,有效遏制污水直排問題。三是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三年行動,完成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務,力爭達到全國上游水平,和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相符合。四是創新開展臭氧污染精準治理行動,對全省173家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逐一問診幫扶,強化現場執法和監管,降低臭氧污染發生概率。五是扎實推進噪聲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制訂出臺《吉林省噪聲污染防治條例》,優化調整聲環境功能區,推動解決群眾身邊噪聲污染問題,著力打造寧靜城市。
張旗威表示,優良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態資源,是吉林省最突出的優勢。下一步,將突出精準管控,持續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謀劃實施更多綠色增量政策,切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變量,讓“美麗顏值”產出“黃金價值”。
一是主動服務重大項目建設。搶抓“兩重”“兩新”政策機遇,緊盯“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長白山廊道建設”“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等重大項目,實行專班化推動、秘書式服務,超前介入、主動對接、跟蹤服務、高效審批,推動項目盡早落地開工、投產達效,讓“高效辦成一件事”成為政務服務新常態。
二是堅持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編制差異化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建設面向社會公眾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化平臺,強化分區管控成果共享共用。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杜絕環境污染隱患。
三是助力發展綠色新質生產力。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培育壯大生態環保產業,全域建設“無廢城市”。加快氣候投融資模式、產品和服務創新,研究建立省級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全流程規范碳匯交易項目建設及交易活動。優化環境基礎設施投入機制,加快推進生態導向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積極搭建“政銀企”交流合作平臺,打造綠色增長新引擎。
四是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結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助推人參、林蛙等特色種植養殖產業蓬勃發展,堅持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促進冰雪旅游、避暑旅游、鄉村旅游、邊境旅游等生態旅游融合發展,推動農特產品和冰雪生態資源價值轉化提升。
轉自: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