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濱海新區: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2-22





      今年前8個月,天津市濱海新區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集成電路、航空航天、車聯網等產業鏈增加值增速超過20%,規上工業營業利潤增速高于全國3.1個百分點。


      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竇強近日向記者介紹,天津地鐵11號線全線使用基于飛騰騰瓏E2000芯片的自動售檢票系統,較早實現天津地鐵自動售檢票系統的國產化。這款芯片是“以需求牽引研發”的信創產品,公司研發團隊攻克了400多項關鍵性任務,實現了芯片的安全可控、強勁算力和低功耗。


      天津港綠色港口建設也迎來新跨越。天津港集團日前發布消息稱,風力發電累計突破2億千瓦時,可滿足260臺岸橋1年以上的用能需求。同時,低排放港作機械占比100%,電動集卡、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氫能集卡運輸實現常態化應用,鐵礦石清潔運輸占比達66%,保持行業領先。


      未來產業應用場景不斷涌現。濱海新區科技局資源配置與管理室負責人王妍介紹,該區已累計構建了70余個未來技術典型應用場景,包括新一代智能綠色集裝箱碼頭、量子加密移動通訊智慧安全辦公、智慧醫療早篩等具有代表性的未來產業十大標桿應用場景,累計培育100余個未來產業發展平臺和龍頭骨干企業,形成4個未來產業集聚區。


      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拔節生長的同時,濱海新區面對產業結構偏重偏舊、成龍配套不足、港產城融合不深等問題,積極謀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今年出臺的《進一步支持天津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推進京津冀綠色石化科創資源集聚,吸引更多綠色石化研發機構落戶,帶動傳統優勢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石化石化科學研究院等多個院所,正在南港工業區相繼設立中試平臺,總投資額超60億元。


      近日,天津南港工業區年產120萬噸的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產業集群項目一次開車成功,生產出合格產品。記者在現場看到,裝有白色“大箱子”的液化天然氣(LNG)船舶緩緩靠泊在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專用碼頭,這些天然氣將通過卸料管線進入岸邊6個大型儲罐,經氣化后,最終輸送到石化工廠等用氣部門。


      作為中國石化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項目集群的領頭雁,天津南港乙烯項目投產后,每年可為下游提供高端化工產品和精細化學品原料400萬噸。中石化第四建設有限公司天津南港乙烯項目經理賀漢衛介紹,該項目首創國內乙烯裝置與液化天然氣冷能耦合利用,達到乙烯綜合能耗同類裝置領先水平,每年節電量超1億千瓦時、減少碳排放10萬噸。行業內率先在循環水場全部應用消霧節水技術,節水率較普通型提高15%。此外,項目還引入新能源,打造“綠色電廠”。


      在濱海新區,傳統基建行業轉型的腳步也在加快。10月底,由天津泰達集團開發建設、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天津市重點項目——天津軟件園迎來開園。中鐵建工集團天津軟件園項目負責人高軍說,天津軟件園是天津市引領推進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重點項目。在軟件園施工過程中,創新應用了20余項前沿施工技術和19項精益建造技術,為天津軟件園這一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的建設按下加速鍵。


      今年以來,濱海新區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7.2%、61.1%。濱海新區科技局局長劉朱巖表示,新區將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提升“六度”(區域科技創新協同度、供給適配度、成果轉化度、創新活躍度、創新開放度和產學研融合度)為重點,統籌用好京津創新資源優勢、新區先進制造優勢,有效貫通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記者 周琳)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