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五大領域開新局 重慶持續打造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2-15





      建設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是重慶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重要目標之一。2月7日,重慶市商務委副主任、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孫熙勇在重慶建設"六區一高地"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過去一年,重慶全面落實市委六屆五次、六次全會部署安排,奮力打造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取得了積極成效。


      --聚焦開放產業,重慶打贏了外貿轉增攻堅戰,進出口總值實現正增長,排名西部前列;實際使用外資增長5.3%,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聚焦開放平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新簽署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32個,金額3億美元,跨境融資額11億美元;重慶自貿試驗區重大制度創新成果排名西部前列;涪陵工業園區獲批國家級經開區、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


      --聚焦開放樞紐,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布局落子、簽約項目163個,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貨運量增長41%、貨值增長67%。


      --聚焦開放環境,駐渝外國領事機構排名全國前列,重慶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2025年,重慶將按照全市'新春第一會'建設'六區一高地'部署要求,聚焦五大重點領域,推動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助力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努力實現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孫熙勇說。


      一是全力穩外貿強外資,推動開放產業提質增效。開放產業是對外開放的重要支撐,重慶將加快構建"線上+線下"同步運行的外貿綜合服務體系,出臺數字貿易、跨境電商、海外倉、內外貿一體化等支持舉措,推動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全市聯動,擴大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汽車摩托車及零配件等出口,挖掘關鍵設備、高端裝備等進口潛力,優化"訂單+清單"預警監測系統,爭創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啟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2.0版,開展"投資重慶"系列活動,升級"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實施"渝車出海"行動,進一步提升重慶品牌全球影響力。讓渝企更好地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帶來更多國際消費商品和更優生活需求服務。


      二是建設高能級開放平臺集聚區,促進開放平臺功能優化。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即將十年,作為項目的運營中心,重慶將與新方達成新十年合作共識,完善實體化運營機制,圍繞金融服務、航空產業、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重點領域,打造更多標志性成果。重慶將推動自貿試驗區提質升級,打造樞紐經濟、數字經濟、保稅經濟、產業經濟"新名片",增強外貿外資動能轉化,進一步提升自貿試驗區對全市開放產業貢獻度。同時,重慶還將推動開放前沿政策、項目落地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提升招大引強和畝均效益。


      三是構建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提升開放通道運營效能。重慶將增強東西南北"四向"通道承載能力,提升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五型"樞紐能級,加快建設內陸國際大通道大樞紐和國際物流集疏運中心。


      四是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培育更多首創性、差異化的創新成果,重慶將著力構建陸上國際貿易規則體系,創新鐵路提單融資新路徑,開展重點產業全鏈條制度創新,加快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和綠色化轉型發展;著力構建數據跨境流動體系,建立數據跨境流動負面清單,探索在重慶自貿試驗區內利用中新國際數據通道開展數字貿易發展試點合作;著力構建"邊境后"改革創新體系,探索公平競爭、知識產權保護等核心領域開展"境內關外""非禁即入"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


      五是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樣板。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慶將用好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大力促進入境旅游,辦好西洽會、智博會等國際展會活動,完善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國際社區等配套設施,提升國際要素集聚度。吸引更多外國領事機構在渝設館,提升國際事務參與度和對外交往活躍度。


      下一步,重慶將堅持全市開放"一盤棋",加強系統謀劃,形成整體合力,壓緊壓實責任,全面深化改革,奮力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俞芳)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