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綏棱縣:“非遺+旅游”讓生活更美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8-01





      黑龍江省綏化市綏棱縣非遺展示中心是綏棱縣推動文旅融合的一個亮點,自7月1日開門納客,短短的20多天已接待游客上萬人,營業收入持續向好。該展示中心融參觀、體驗、銷售為一體,展出綏棱朝鮮族花甲里、綏棱評劇、綏棱拔火罐、綏棱拉場戲、努敏河傳說等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產品種類超千種,受到游客的歡迎。來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游客韓先生買了一套綏棱拔火罐,綏棱拔火罐市級傳承人當場教他正確的使用方法,還讓他現場進行體驗。韓先生說,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縣城,能把拔火罐做得這么好。


      綏棱縣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項、省級非遺項目6項、市級非遺項目5項,每個項目在當地都做得風生水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綏棱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姜海瑛說,為了讓這些寶貝發揮更大的作用,近年來,綏棱縣提出并實施了《綏棱縣“非遺+旅游”計劃》,將非遺資源和旅游資源進行有機結合,讓非遺在旅游平臺上大展拳腳,同時讓旅游借助非遺變得更具魅力、更有味道。


      綏棱縣有閣山旅游區、大青觀景區等知名景區。這些景區過去一直缺少旅游產業的重要項目旅游紀念品,成為發展的短板。5年前,綏棱縣將縣內非遺項目組織起來,走進景區,與景區進行有效對接,填補了景區沒有本地旅游紀念品這項空白。據綏棱林業局生態文化旅游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綏棱黑陶、草柳編、綏棱米醋、綏棱農民畫等綏棱縣非遺產品賣得相當火爆,讓一些游客走了還想來。


      綏棱東北二人轉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自2017年開始,每年都走進縣內景區,為游客進行表演,讓游客近距離感受東北地方戲的魅力。一位綏棱東北二人轉傳承人告訴記者,游客特別喜歡二人轉,特別是南方游客,有些人現場就要拜師學藝。


      省級非遺項目綏棱黑陶以其設計精美、鏤孔細密、色澤剔透等特點享譽海內外。為了讓黑陶產業更加“身強力壯”,幾年前綏棱黑陶不但走進本地景區,還走進全國多個4A級以上旅游景區,不但銷售得好,還打出了綏棱的文化影響力。以綏棱現代黑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針對旅游市場,開足馬力進行研發創新,設計推出了靈透黑陶、黃陶、漆陶、刻陶、靈光黑陶五大類上千款旅游紀念品,受到游客的普遍喜愛。上海市的孫女士來綏棱縣游玩時,買了一件該公司推出的經典旅游紀念品“水與火”。“這件綏棱黑陶黑中透著亮、亮中透著柔和、柔和中透著靈妙,看著就喜歡,拿在手里就像一件寶貝。”孫女士說。


      為了讓非遺進景區持續不斷,使非遺項目在旅游業大發展大繁榮進程中不斷發力,綏棱縣加大非遺人才培養力度,每年定期舉辦非遺傳承人研修班,通過走出去考察、送出去培訓、請進來培訓、走下去培訓、師帶徒培訓等多種方式,培養了上千名非遺人才,綏棱縣非遺產業的造血功能不斷增強。如省級非遺項目綏棱米醋,已成為深受游客喜愛的旅游紀念品。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處處長惠士勇說, 綏棱縣通過“非遺+旅游”計劃,讓非遺項目變成旅游商品,為旅游業注入活力,推動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旅游這個平臺,當地非遺產業不斷升溫,就業率也得到提高。綏棱草柳編是省級非遺項目,每年銷售額都超過百萬元,從業者在家就可生產,有專門的收購單位。何老太雖已80多歲,卻手腳利索,她一家4口原本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通過學習草柳編技能,每個月都有八九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收入,她逢人便說:“草柳編救了我們一家,自食其力掙錢,買肉吃,香。”


      “非遺+旅游”計劃為旅游業增加了一條收入渠道,也讓旅游業的文化氣息越來越濃,提升了當地的知名度和經濟效益。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綏棱縣通過在網上銷售非遺產品,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就像當地一位旅游專家所說,文旅融合,互通有無,相互推進,相互助力,相得益彰。


      姜海瑛表示,綏棱縣通過“非遺+旅游”計劃的實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下一步還將在文旅融合上做大文章,在加大非遺進縣內景區、市內景區、省內景區力度的同時,還要走進全國各大景區,讓綏棱非遺的招牌越來越閃亮。同時布局文藝進景區、展覽進景區、文博進景區、公共服務進景區,讓文旅充分融合、全面融合,從而推動文旅產業的不斷發展,助力文旅強縣建設。(張建友)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