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漸融,春回龍江,在經歷了嚴冬的蟄伏后,黑土地重現勃勃生機。
近年來,黑龍江省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各種困難挑戰,經濟結構“優化向好”,逐漸擺脫“能源依賴”,動能轉換不斷加速,經濟發展亮點頻現。老工業基地迎來了“振興之春”。
經濟結構“優化向好”:一、三產業增速連年“跑贏”全國平均水平春
日怡人、夏日清涼、秋日浪漫、冬日夢幻,黑土地“孕育”出繁盛的旅游市場讓哈爾濱太平機場忙碌不已,一躍成為我國東北最繁忙的國際航空港。“這個機場近5年的主要運輸指標平均增速是全國的1.4倍,在東北獨樹一幟。”黑龍江機場集團黨委書記王巖忠說。
面對石油、煤炭、糧食、林木四大傳統產業的發展困境,黑龍江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黑龍江鮮明供給優勢的優質農畜產品、旅游、養老等產業領域發力,使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實現了一、三產業增加值增速連續幾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以前國家是我的惟一客戶,現在通過互聯網,我的客戶遍布全國。”海倫市農民曹中軍的話道出了黑龍江省千百萬農民的心聲。
黑龍江省近幾年積極面對市場,不斷調整種植結構,突出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等生態優勢,打好“安全”、“放心”牌,同時推廣“互聯網+營銷”,開辟出一條“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賣得好倒逼種得好”的新路子。
全省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2.7%,外地手機漫游入省用戶同比增長14.2%,外地銀行卡在當地刷卡交易額同比增長39.4%……這些來自今年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些小數據,透露了黑龍江經濟結構發生的大變化。
黑龍江省政府負責人說,近年來,全省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一、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動能、新增長領域培育見到成效,鐵路、水利、棚改取得重大進展,對俄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在經濟下行壓力中保持民生持續改善。這些積極變化更加堅定了全省推動龍江振興發展的信心。
擺脫“能源依賴”:4年干出3000多億元“非能源經濟”
曾幾何時,能源工業在黑龍江省規模以上工業中“一柱擎天”,占比在50%以上。油城、煤城一“感冒”,全省經濟就“發燒”的“能源依賴癥”,長期困擾和阻礙著這個能源大省的轉型與發展。
面對沉疴,黑龍江省下定決心,要把轉方式、調結構牢牢抓在手中,創新發展“十大重點產業”,加快產業層次向中高端邁進,狠抓產業創新擴量升級,挺過產業轉型帶來的劇痛。
在“百年煤城”雞西市的一個石墨產業園內,24歲的工人高智權正認真操作著一臺四柱壓機,每隔3秒,機器便“吐出”一個石墨觸媒柱。“這種石墨觸媒柱可用于加工金剛石,市場售價每噸約8萬元,價格是從前我們賣‘原字號’石墨的近30倍。”雞西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建民說。
近年來,雞西通過發展高端石墨、綠色食品、醫藥等產業,全力擺脫“煤炭依賴癥”。雞西市委書記康志文介紹說,通過轉型發展,目前雞西煤炭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由最高80%多下降了近30個百分點。
從全省來看,能源工業“一柱擎天”格局也發生實質性變化。據統計,黑龍江能源工業2012年占經濟總量的20%,2016年下降到不足10%。預計2016年經濟總量比2012年增加1400多億元,但能源工業已比2012年減少1600億元左右,這一增一減,意味著黑龍江省在能源工業之外創造了3000多億元的經濟總量。
做好“三篇大文章”:以創新激發澎湃內生新動力雖
然總體上黑龍江省經濟趨穩向好的基本面已經形成,但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長期形成的結構性、資源性、體制性矛盾還沒有根本破解,困難期還沒有過去。
黑龍江省委負責人表示,面對當前形勢,黑龍江省要精心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這三篇大文章。
在黑龍江佳星玻璃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塊塊巨大玻璃在自動生產線上緩緩移動,最后被巨大的吸盤“機械手”擺放到成品區。由于引進了先進的LOW-E玻璃生產線,使這個有著35年歷史的省內惟一玻璃深加工企業重新煥發出活力。“老字號”改造升級“發新芽”,“原字號”深度挖潛振翅起飛,“新字號”創新發展碩果滿枝。黑龍江省正努力做好“三篇大文章”,以創新促實體經濟加快轉型,不斷激發出澎湃的內生新動力。△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