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打造“工程師搖籃” 助力老工業基地振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12-30





      以新思維推動校企產教深度融合,培養服務龍江先進制造業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以新模式推動產業科技成果轉化,打造新興產業集群助力龍江傳統行業體系建設。


      以新機制賦能升級傳統優勢產業,瞄準制造強國和龍江振興戰略布局,打造龍江工程師專業團隊,助力龍江創新驅動發展。


      記者從黑龍江省教育廳獲悉,哈工程、哈理工等13所省內優勢理工科高校,與中國一重、哈電集團、哈飛集團、中電科49所、新光光電等38家裝備制造業企業,聯合成立龍江工程師學院,建立高端智能裝備產教融合育人聯盟,推動研究生教育適應制造強國、東北振興發展需要;深化產教融合,打造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基地;助力區域協同,促進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


      龍江工程師學院的核心是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改革,破解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產業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讓“人才鏈”銜接“創新鏈”,推動“產業鏈”,從而實現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培養卓越工程師。


      校企協同 服務區域經濟與行業振興


      哈爾濱工程大學龍江工程師學院院長程建華介紹,龍江工程師學院實行學校、企業“雙導師”制,在培養過程中瞄準企業“真問題”,根據企業需求對學生進行“定制化”培養。


      哈工程聯合哈電集團、黑龍江省航運集團北方船舶有限公司,成功研發設計的國內首條寒地電推綠色智能內河船“領航之星”在松花江某支流下水。該內河船也是哈工程成立龍江工程師學院后,積極探索產教深度融合新模式的成果。


      哈工程龍江工程師學院成立至今,與哈電集團、中航氣動院等大型企業共設2000萬聯合基金,推進教師“沉浸式”入企35人,共征集企業技術需求74項,已形成對接意向58項;與中航氣動院、電科49所等一批重點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開展人才聯合培養。


      2021年,哈工程動力學院教授楊曉濤作為學校首批“沉浸式”入企教師帶領團隊來到哈電集團,擔任哈電集團中央研究院艦船動力研究所所長,積極推動“寒地電推綠色智能內河船”項目。


      “我選擇進入企業的初衷是想通過我在企業與一線人員的接觸,了解企業真正的需求,并把這些問題轉化為我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學生的課題,通過我們的研究真正幫助企業解決‘痛點’。”楊曉濤告訴記者。


      在“領航之星”正式立項后,楊曉濤帶領14名入企專業碩士,采用電池自適應保護及先進的能量管理技術突破了高寒地區電池源動力效能低、續航能力差等技術難點,為“領航之星”研發了全電力發動機。“領航之星”電推船動力系統設計僅用半年就完成了研發、設計、建造等過程,正式開啟了我國寒地電推船的領航之旅。


      哈電集團哈電研究院項目主管趙云凱是楊曉濤共同“搭班”的企業導師,在他看來,通過龍江工程師學院的培養模式,可以找到更多企業需要的人才,培養企業想要的人才,同時也為企業注入更多新鮮血液,促進雙方共同發展。


      “楊老師提供給我的是理論上的指導,而趙老師給我提供的是實踐上的幫助。進入企業后,我能結合實際數據進行仿真以及優化,讓我的專業技能有了很大提升,也為我積累了很多工作經驗。”常鵬浩是哈工程動力學院研究生,入企后他參與了“領航之星”項目的研發制造,并以此確立了自己的研究生課題,對他來說,入企實踐與“雙導師”制讓他受益良多。


      通過校企“雙導師”的聯合培養,哈工程14名來自船舶學院、動力學院等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解決企業“卡脖子”難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專業技能。


      成果轉化 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


      哈爾濱理工大學在2023年招生計劃中設置70名龍江工程師學院碩士專項招生計劃,匯集優勢產業、行業、教育和人才資源,通過“學院+聯盟”的新時代產教融合形式,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實現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哈爾濱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池明赫告訴記者,依托龍江工程師學院和高端智能裝備產教融合育人聯盟,學校開展學生入企、校企雙導師、團隊聯合攻關、校企協同合作,全方位構建校企協同創新體系,將推薦教師“沉浸式”入企,指導學生進入企業技術攻關一線團隊。


      池明赫表示,以服務龍江地區先進電氣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為出發點,面向國家重大裝備制造產業需求和雙碳戰略,建設黑龍江省先進電氣裝備制造產業學院。同時,建立產教有機融合的協同育人模式,鍛煉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畢業研究生企業直接就業率90%以上,引導學生就業龍江、服務龍江、扎根龍江。


      “2022年初至今,已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上億元,開啟構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多元一體的新模式。”哈爾濱理工大學測通學院教授沈濤表示,學院以制造業為依托,突出傳感器和儀器儀表技術與制造、智能信息傳輸技術與制造、生產安全公共技術與管理及電子信息類科研特色,在推動產教融合研究生培養的同時,大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


      “測通學院研究生先后與新光光電、鳴川汽車等企業通過項目合作、成果轉化等方式進行聯合培養,先后為企業解決了太陽能高效遠程導光方案、抗電磁干擾汽車尾氣環境監測系統、基于VR的圖像處理等技術難題;在抗電磁干擾汽車尾氣環境監測技術中,針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在新能源汽車尚未普及的情況下,利用光纖傳感技術替代了現有電磁式汽車尾氣環境監測方案,解決了電磁干擾難題。”沈濤說,在提升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卓越工程技術能力的同時,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引人留人提供了很好的模式。


      沈濤表示,在“學院+基地”專碩培養模式下,把企業真正的需求、技術真難題凝練定義為研究生培養課題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通過導師和企業之間的深入合作,把已有科研成果的相關知識和理論與企業需求進行有機結合,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夠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可以針對工程問題進行理論與應用技術的提升凝練,產出更多富有創新性的高精尖成果,解決企業的技術難題。


      產教融合 構建校企協同創新體系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羅躍軍介紹,黑龍江大學依托龍江工程師學院,采取先行試點、逐步推進、最終全覆蓋的模式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培養工作,設置集成電路工程、土木水利工程兩個工程類專業學位作為試點,共計招生30人。


      “招生過程定制化、雙導培養制度化、畢業論文實踐化、就業環節優先化。”這是龍江工程師學院的四大特色,強化學生課堂理論與實習實踐的融合,開設校企共建課程。同時,學生在畢業時除畢業證、學位證外,工程碩士畢業生可按規定授予工程師職稱資格。


      據悉,哈工程龍江工程師學院成立以來,共有230名教師對接省內科技企業82家,梳理對接200項技術難題,16名教師“沉浸式”入企掛職,577名專業學位研究生入企實習。


      自龍江工程師學院成立以來,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大學、東北石油大學、佳木斯大學5家研究生培養單位首次開展龍江工程師學院“卓越工程師培養”項目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計劃招收工程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276人。(周姿杉)


      轉自: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