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工業基地爭先“新賽道”——哈爾濱打造先進制造高地觀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3-02





      眼下春寒料峭,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的智能示范車間一片火熱。兩支近3米高的巨大機械臂圍繞圓盤按照軌跡移動,將一張張沖片精準整齊地疊放,定位精度偏差小于0.05毫米。得益于數字化改造,以往這道由人工操作工序的精度和效率大幅提高。


      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哈爾濱是我國工業化進程起步較早的城市,制造業產業規模大、門類齊全。瞄準“先進制造之都”建設,哈爾濱堅持把工業振興擺在突出位置,加快轉型步伐。


      一批批智能工廠的出現,一項項技術難題的解決,一個個“分量重、成色足”的好政策,見證著這里不斷構建現代高端制造業新體系,吹起打造先進制造高地的“沖鋒號”。


      智能轉型:“老字號”念起“數字經”


      “這邊點點鼠標,試樣就能自動傳過去,不會因為現場協調問題影響進度了。我工作20多年,以前想都想不到。”中鋁集團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熔鑄廠一名調度員說。去年,這個熔鑄廠完成了“無人機自動投送試樣”智能化升級項目,調度室的生產和協調效率大大提升。


      這家公司有著“中國鋁鎂加工業的搖籃”之稱,去年被評為黑龍江省智能工廠。公司副總工程師徐濤說,在數字化轉型助力下,去年公司營業收入首次突破55億元,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3.8%。今年1月,公司商品產量和銷量都創下月度記錄。接下來,公司將在智能倉儲物流、機器人輔助生產等方面加快智能化建設。


      在哈爾濱,一大批傳統工業企業開足馬力進行數字化轉型,不斷迸發由制造向“智造”轉變的新動力。《哈爾濱市打造“先進制造之都”實施方案(2022-2026年)》明確提出,推動研發設計數字化,鼓勵建設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加大設備數智化改造力度。


      去年11月,由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發起創建的發電裝備智能制造創新中心通過認定,成為黑龍江首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集團創新與數字化部副總經理劉新新說,公司制定了“十四五”數智化發展規劃,從管理信息化、生產數字化、產業生態化、裝備智能化、網絡安全化五個方面進行系統性布局,將進一步發揮數據驅動的管理作用。


      加速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在制造業領域廣泛應用;投資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基地;計劃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賦能中心等多個項目……據介紹,哈爾濱加快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今年一季度確保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以上。


      自主創新:挺起裝備制造脊梁


      前不久,伴隨著白鶴灘水電站9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全面建成。哈電集團首創的長短葉片轉輪技術攻克了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使白鶴灘水電站水輪機最優效率達96.7%,實現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重大突破。


      “我們始終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哈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志安說,集團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科技激勵力度,優化配置科技創新資源。近年來無論發展黃金期還是行業形勢低迷時,集團都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十三五”時期累計科技投入達70多億元。


      作為傳統老工業基地,哈爾濱聚集了一大批“大國重器”企業。它們紛紛搶抓發展機遇,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在哈爾濱同創普潤集團有限公司的產品展廳,各類錳鈦金屬樣品琳瑯滿目。公司總經理于啟明向記者介紹:“從日本進口一公斤錳需要1.4萬元,自己供應一公斤只要8000元;鈦的進口價格為一噸120萬元,自己生產約70萬元,成本降低近一半。”


      這家公司主要生產大型集成電路制造用超高純金屬材料,通過十幾年技術積累,成功實現國產替代,為產業鏈安全貢獻力量。


      為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哈爾濱工信局日前印發《哈爾濱市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認定管理辦法》,旨在進一步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政策賦能:發展活力充分釋放


      注冊企業526家,注冊資本金184.55億元,華為、奇安信、東軟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入駐園區,初步形成了以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為核心的產業集聚發展趨勢,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分別列為對口合作典型、科技賦能東北振興試點示范……這是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開發建設三年多來的成績單。


      “我們采用‘帶土移植’機制,引進深圳的好經驗、好辦法,在行政審批、招投標改革、人才個稅等方面加快創新,建立園區政務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深圳(哈爾濱)產業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奉均衡說,得益于一系列利好政策,哈爾濱新區對標“深圳速度”,創出“深哈速度”,合作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哈爾濱通過及時出臺提高技術人才待遇的政策和實施細則,不斷完善技術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措施,激發了技術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確保技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本科畢業生可獲得3萬元購房補貼和每月1500元生活補貼,碩士享受3萬元安家費、5萬元購房補貼和每月2000元生活補貼,博士則有10萬元安家費、10萬元購房補貼和每月3000元生活補貼……這些利好政策對企業發展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哈爾濱工大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群“點贊”人才引進政策。目前,這家公司擁有50多名科研人員,平均年齡32歲,大多是哈工大、哈工程、東北林大等高校畢業生,覆蓋航天專業飛行器設計、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軟件等多個專業。


      技能人才偏少一直是困擾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的一大難題。哈爾濱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在細化落實國家、黑龍江省已有政策的基礎上,大力提高技能領軍人才待遇水平,制定出臺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具體措施,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和先進制造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深化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著力打造一批高素質專業化技術人才隊伍。


      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張安順表示,未來,哈爾濱市將進一步實施數字賦能、創新驅動、產業集群推動等多個專項行動,大力實施工業振興計劃,扛起省會擔當,以更大力度、更有效舉措,加快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步伐。(記者 楊思琪 朱悅)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哈爾濱“三量齊發”促經濟轉型升級

      盤活老工業基地資產存量、創新經濟新動能增量、拓展營商軟環境容量,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三量齊發”,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轉型升級。
      2017-03-22
    • 哈爾濱以大項目促工業擴量升級

      2017年,是哈爾濱市實施工業化戰略,加快工業擴量升級步伐的關鍵一年。哈爾濱將加大項目建設和推進力度,重點推進161個億元以上項目加快建設,預計完成年度投資123 1億元。
      2017-04-27
    • 哈爾濱被確定為黑龍江省一級商貿物流園區城市

      黑龍江省商務廳日前印發《黑龍江省商貿物流業(2016年~2020年)發展規劃》。根據《發展規劃》,哈爾濱被確定為黑龍江省一級商貿物流園區布局城市。
      2017-05-23
    • 中俄高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在哈爾濱成立

      15日,由哈爾濱銀行與俄羅斯外經銀行共同設立的中俄高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在哈爾濱成立。中俄高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將重點關注中俄間先進制造、航空、生物醫療、軟件、金融科技和跨境貿易等行業的發展,支持相關企業推進跨境技術轉移。
      2017-06-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