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進田 萬象“耕”新 黑龍江省農機智能化進程邁向新臺階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26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當前,黑龍江省春耕生產漸次展開,新型智慧農機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為糧食豐收保駕護航,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一開年,我們就備好了種子、化肥,前段時間我們把農機具都保養了一遍,現在正是下種子的關鍵時期,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綏化市海倫市種糧大戶王春龍信心滿滿地說。看著拖拉機在地里轟鳴運作,人與機械配合得十分默契,王春龍覺得現在的農活干起來輕松了許多,效率也大大提高。


      春耕一線,天上飛的無人機,地上跑的北斗導航復合播種機,都成了種糧好幫手。


      “你看我這攪漿效果不錯吧,我用的是無動力衛星打漿平地機,一天能攪漿平地130畝,自動找平、滅茬效果好,還省錢,我這500余畝地4天就攪完漿了,攪漿后沉淀一星期就可以插秧,工作效率非常高。”4月23日,大興農場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區種植戶姜宇鵬說。這是大興農場以新機械、新技術推動農場農業機械全程化進程、進一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有效舉措。


      大興農場有限公司通過不斷更新新農機、新技術,實現精細化、精準化,推動農業體質增效,做到省時省力省工,有效實現了節本增效。同時給予新機補貼,促進新機械、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雙鴨山農場利用各種機械搶播搶種,自4月13日首播以來,歷時10天,16.2萬畝玉米播種全面告捷。雙鴨山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部長王興建說:“我們已完成1.44萬畝水稻播種和攪漿工作,計劃5月8日開始水稻插秧作業,確保5月20日完成插秧任務”。


      從“面朝黑土背朝天”到“開著小轎車去種田”,雙鴨山農場實現了農機管理和田間作業標準化,做到人停機不停,保證了播種的速度,又提高了播種的質量。


      在佳木斯市樺川縣玉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一座座現代化育苗大棚拔地而起、一臺臺智慧農機“揮汗如雨”,農業生產實現全程智能化,放眼廣袤大地,“人在家中坐,物資到田頭”已經逐漸成為龍江智慧春耕的真實寫照。


      “秧好一半禾,苗壯一半產。有了機械化集中育秧,效率一下提起來了,不光省力,而且秧苗齊整壯實,栽插質量高。”玉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玉成說,合作社從2015年成立以人工勞作為主、半機械化為輔,到如今的全機械化實現“耕、種、管、收”閉環,他見證了農場智慧化的全過程。


      不只是田間作業實現了機械化,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這里也得到了廣泛應用,讓農業生產變得“更智慧”。李玉成說:“以往種田常常要靠天收,現在更多地依靠科技。”合作社裝上了環境監測系統,實時更新溫度、濕度等影響農業生產的關鍵數據,上傳到樺川縣智慧農機綜合服務平臺提供給種植戶,自己地里作物長勢旺盛還是缺肥,種植戶通過手機App一看便知,施肥也能更精準,對于改善糧食品質、提高產量、節約肥料、降低成本提供重要的決策支撐。


      農田“智慧”了,能給合作社帶來多少實實在在收益?李玉成算了一筆賬:“拿插秧來說,1個片區雇2個司機,一天1000元,12天插秧期,15個片區算下來能省十多萬。雇人撒肥5毛錢一斤,一個人一天最多能播撒2000斤肥料,還會出現播撒不均勻的情況。無人機撒肥能達到3毛錢一斤,一天能播撒18000斤。不僅省錢,還更加智能和高效。”


      今年,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推進“農機作業質量年”活動,聚焦“農業強省”,強化良種良法相配套,發揮農機在春耕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有序推進全省農機保障助力春耕備耕各項工作。據農情調度,截至4月22日,黑龍江省旱田農作物已播410.6萬畝;糧食作物已播287萬畝;經濟作物已播121.5萬畝;全省已完成春整地3992.46萬畝,占計劃整地的34.19%;水稻已育苗3.5億平方米。(記者 許諾)


      轉自:東北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