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佳木斯市樺川縣玉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砸”了130萬元左右,“咬牙”購置了10臺套的無人智能農機。
無人拖拉機“拉著”攪漿平地機穿梭田間,自動轉彎行云流水;無人插秧機精準作業,將株株秧苗整齊插進水田中……“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該合作社負責人李玉成為記者“解密”:“自動轉彎是無人智能農機的一項技術難點,如果不能自動轉彎,需要人工輔助,就失去了無人作業的意義;無人插秧機通過電腦操控可以精準抓控三、四棵苗,人工抓苗則很難控制數量,插秧后會直接影響水稻分蘗,最終影響糧食產量。同時,在插秧過程中,它能夠精準控制株距和行距,保證秧苗生長過程中能夠通風。”
合作社共種植12000畝水稻,今年將在核心區3000畝-4000畝的稻田內開展無人智能農機作業。
將信息化技術與農業生產過程深度融合,這正是將其作為全省農機化春耕生產系列培訓活動第二站的原因。
記者和前來參加培訓的學員一起觀看了植保無人駕駛作業、苗床智能化管理、無人駕駛水田攪漿、插秧作業等現場實操,這些都是目前我省主推技術和先進機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管理處處長朱華生表示,智能化是未來我國農機化發展的方向,我們將聚焦“農業強省”建設要求,以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為動力,結合本地農業生產實際,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加快推動農機智能化進程,全面提升我省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科技還覆蓋了合作社田間的每個角落。一排高低起伏的白色桿子上,都有一塊太陽能板,同時還分別掛著不同的“部件”。
走進合作社的主控室,就能看到這些不起眼的設備后面的“大文章”——
智慧農業管理系統,不僅可以看到農事各階段,更可以實時觀測到土壤溫度、含氮量、空氣溫濕度等關鍵數據;
智慧農機綜合服務監管平臺,能實時看到田間作業情況;
……
田間物聯設備在這里得到廣泛應用,一部手機就能了解到田間種植作業全流程。
“現在種地更多地依靠科技的應用,農業生產變得更加‘智慧’。”李玉成說,“這為我們提高糧食產量、節約肥料、降低成本提供了重要的決策支撐。”
玉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只是樺川縣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該縣始終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近年來,該縣更是著力調結構,拓品牌,引資源,延鏈條,在無人智慧化管理上先試先行,試點建設無人智慧化農場,引領全縣水稻生產技術標準化,起到較好帶動促進作用。
轉自: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