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2012年10月獲批國家級,是大慶市委、市政府和大慶油田公司為加快接續產業發展、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攜手共建的產業發展平臺,2022年獲批中國(黑龍江省) 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發展協同區。
如今,大慶經開區加快建設以先進能源裝備、新材料、石油化工等主導產業為核心,以食品及精準健康、先進功能材料以及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已成為大慶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黑龍江省及東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區,國內重要的產業聚集區和經濟增長極。
到"十四五"末期,大慶經開區將初步建成經濟發達、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城,力爭2025年銷售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在變局中創新局
推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與傳統產業跨界融合
進入新時代,大慶經開區充分樹立在變局中謀新局的信心和決心,深刻把握時代發展機遇,樹立換場思維,轉變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產業組織方式創新,積極推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圍繞打造自主可控的內循環產業鏈,重視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加強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把握產業鏈重塑機遇,尋找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哈長城市群的發展大局,積極探索與沿線國家和周邊地區的合作路徑,深度鏈接周邊高端產業與創新資源,強化產業分工與協作,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緊抓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及黑龍江省政策利好,找準發展定位和著力點,闖出一條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充分把握新一輪消費升級機遇,從消費升級趨勢中尋找新增長點,挖掘本地基礎優勢,積極培育發展健康食品、醫療保健、智能終端等細分產業。
大慶經開區重點發展新材料、生物食品、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等產業,先后建設了食品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綠色包裝產業園、數字產業園、中化化工產業園等7個專業園區,逐漸構建了一個核心區和讓杜路、讓林路兩個經濟帶的"一核兩帶多園"發展格局。截至2022年年底,入駐各類企業530戶。近幾年,大慶經開區陸續引進了蒙牛乳業、騰訊云、廣東英聯、華銳新能源、華能能源互聯網等知名企業,建設了65個產業鏈節點項目,億元以上項目43個,投資規模超過300億元。
園區物流便利,建有2條鐵路專用線、17條支線,緊鄰大慶最大的貨運編組站西貨站和西部綜合客運樞紐,大慶油田物流中心貨物吞吐量500萬噸/年,距離大廣高速、綏滿高速、薩爾圖機場20公里左右。園區要素成本優勢明顯,天然氣供氣價格最低2元/立方米,能源互聯網終端平均用電價格0.43元/千瓦時,為東北最低。
二、在大勢中謀勝勢
打造東北振興重要增長極和產業轉型發展重要承載區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今后一段時期,大慶經開區緊抓全球產業鏈重構、國家"雙循環""雙碳""雙控"戰略、東北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落地等重大歷史性機遇,聚焦新材料、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戰略新興產業,謀劃未來產業,力爭打造千億園區。
大慶經開區將落實大慶市高質量建設百年油田、打造工業強市,全力打造世界著名的資源創新城市、中國新興的數產深度融合城市、黑龍江省領先的高質量發展城市,總體部署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壯大主導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構筑新興產業體系、創新產業組織方式、強化產業服務支撐,將經開區打造成為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重要增長極和大慶產業轉型發展重要承載區,引領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大慶經開區將堅持創新驅動,推進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創新管理體制機制、人才引進培養機制、科技引領機制、技術創新機制和開發建設運營模式,激發發展動能和活力;堅持目標導向,立足實現產業和園區高質量發展,探索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堅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突出規劃引領、綠色集約,明確產業定位,強化項目引建,壯大主導產業,培育發展新經濟;堅持優化環境,建設智慧、高效、便捷的產業項目服務體系,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堅持地企融合、區域融合,深入挖掘油田大企業以及周邊縣區資源和需求,設施共建、項目共引、利益共享。
到"十四五"末期,大慶經開區將初步建成經濟發達、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產業新城。力爭到2025年,銷售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財政收入達到15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0%,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到2025年,大慶經開區預計基本建成以先進能源裝備、新材料、石油化工等主導產業為核心,食品及精準健康、先進功能材料以及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主導產業規模達到600億元,新興產業規模達到400億元。力爭到2025年,大慶經開區企業總數超過2000戶,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3%以上,開發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以上,萬元GDP能耗和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十四五"期間年均下降10%左右。
三、在機遇中育先機
搶抓數字經濟新浪潮,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今年大慶經開區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實際利用內資增長2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0%,新增科技型經營主體300家以上。
抓住新發展機遇,大慶經開區做大做強正當其時。今年大慶經開區將實施精準招商,持續壯大主導產業集群。全年計劃新增注冊經營主體300家,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0個,總投資規模200億元以上。一是依托鏈長企業,統籌前后兩端,加快融合發展食品生物產業集群。二是引進重大項目,統籌資源要素和市場需求,加快搭建新材料產業發展框架。依托大慶市生物質資源、新能源資源和儲能市場,計劃引進新能源材料項目5個,總投資195億元。三是打造發展平臺,統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快集聚壯大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依托新建的數字經濟產業園,計劃引進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綠色經濟企業300家以上,年營業收入超30億元。
大慶經開區將以堅定不移的意志打贏項目建設決戰,重大節點項目投產上量,進一步夯實快速發展的基礎。今年新建續建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0個,總投資194.5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47.6億元。以百折不撓的精神科學精準招商引資,補鏈強鏈壯大特色產業集群,進一步攢足快速發展的后勁。立足打造特色產業集群,著眼已經建成、正在建設和規劃發展的產業鏈鏈長項目,計劃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0個,總投資規模200億元以上。以時不我待的勁頭優化整合平臺要素,數字賦能傳統產業升級,進一步釋放快速發展的動能。搶抓數字經濟新浪潮,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活力源自改革,出路來自創新。大慶經開區搭建數字經濟集聚平臺,建設15萬平方米數字經濟產業園,將圍繞數字核心產業,引進集聚總部經濟、綠色經濟、生物經濟、能源經濟等企業300家以上;啟動建設5萬平方米B型保稅物流中心,打造具有保稅倉儲、國際物流、進出口貿易、商品展示等功能的數字貿易服務平臺。培育發展數字產品制造業,謀劃引進1000億只MLCC項目、增材設備制造產業園項目。加快發展數字要素驅動業,推進工業互聯網、共享云制造、智慧能源等數字化平臺建設,精準賦能普羅科技、華油惠博普、宏博盛達、隆泰裝備等規上工業企業,加快推進傳統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升規模和質量。打造數字經濟創新中心,重點發展互聯網相關服務、信息技術服務2個數字技術應用業方向,互聯網平臺、互聯網金融、供應鏈管理服務3個數字要素驅動業方向,培育發展智能設備制造、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2個數字產品制造業方向,大力引進人工智能、未來網絡、區塊鏈、5G應用、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新興數字產業企業和項目。以賦能主導產業為主線推動三次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建設8個產業化數字化應用場景示范工程,農業重點打造智慧經開農場和智慧經開牧場,
工業重點打造先進陶瓷智慧園區、蒙牛智能工廠和一批規上企業數字化標準車間,服務業重點打造數字跨境電商、智慧物流園區。以園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依托,推動智慧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預計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數字經濟涉及領域區域經濟貢獻率超過30%。(蔣立民)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