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龍江大地稻菽飄香,升級后的“五頭五尾”產業鏈也碩果盈枝。
黑龍江省建成全國重要乳制品生產基地,日處理鮮奶能力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產能居全國第1位;全省玉米設計加工能力超過3000萬噸,居全國第二位;肇東星湖科技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的用酶制劑生產I+G技術世界領先……
聚焦抓實“五頭五尾”,以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推進動能轉換,以產業振興帶動實體經濟振興、推動全面振興,奮力走出黑龍江振興發展新路子。
持續延鏈農產品“食尾”“工尾”不斷拓展
走進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智能工廠,偌大的車間幾乎不見工人的身影,數噸鮮奶在管道中流淌,觀者看不到一滴奶,顯示屏上的奶粉產量數值持續上升……
飛鶴是黑龍江省乳業的代表企業。2022年,黑龍江省生鮮乳產量501.2萬噸,規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業56家,營業收入393億元。主要產品有液態奶、含乳飲料、乳粉和干乳制品等。我省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基地,飛鶴和完達山均在中國乳業第一陣營。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發展路徑,圍繞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培育企業龍頭,持續促進產業融合,通過“聯席會議”“擂臺賽”等制度機制落實責任、強化激勵,扎實推進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數據顯示,全省規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發展到2045家,比2022年增加116家。國家級龍頭企業達到81家,其中營收達到百億級的3家、30億元以上12家、10億元以上26家。
同時,不斷延伸玉米、大豆、水稻、肉類、食用菌、林果等產業鏈條。作為全國玉米生產第一大省,我省在玉米加工方面主要有飼料、酒精等初加工產品和氨基酸、維生素等30余種深加工產品;作為全國大豆生產第一大省,主要產品有豆油、豆粕、豆漿、豆粉、發酵制品、素肉和大豆蛋白粉等;作為全國水稻生產第一大省,主要產品有大米、稻米油、方便米飯等。
開展招商行動,以此促進頭尾銜接。今年,出臺了《黑龍江省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黑龍江省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了今后一段時間我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工作的發展方向、任務目標、支持政策、重點行動和保障措施。
立足“油頭”優勢瞄準“高精新”
在大慶,龍江化工聚碳酸酯聯合項目(一期)已于8月底實現全面中交,預計項目將于10月中旬投料試車,12月底產出合格雙酚A產品。
這僅是推動石油精深加工向高端精細化工和新材料延伸的一個例證。我省堅持把高質量項目建設作為推動“油頭化尾”發展的重要支撐,聚焦重點規劃的乙烯、丙烯、碳四、芳烴、石化鹽化一體化5條產業鏈,全省重點推進50個化工項目,46個已開復工,6個項目已建成。
在抓項目強支撐的同時,還采取抓規劃優布局、抓園區搭載體、抓招商擴增量、抓調度建機制等舉措,積極推動“油頭化尾”取得新成效。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組織審核認定4家化工園區,共完成三批18家化工園區的認定。持續推進化工園區提檔升級,地方政府債券兩批次7.74億元,重點支持哈爾濱化工產業園、訥河拉哈生物技術與化學制藥產業園等8家化工園區16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全省各級部門通過向引進外來戰略投資者要發展,推動一大批項目簽約和落地。推動大慶市政府與北京萬邦達、新力能源三方簽署利用碳五資源制造高端新材料項目框架協議,項目總投資30億元。積極推動國家電力投資公司依托清華海峽院技術建設綠氫項目落戶我省。推動齊齊哈爾市政府與國家電投黑龍江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擬投資420億元建設綠色氫能百萬噸級能源化工產業基地。截至目前,省市招商平臺共簽約化工項目24個,簽約金額533.8億元,其中,4個項目開工建設,14個項目開展前期工作。
向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推動形成“政產學研用”科技攻關模式,切實把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多資源協同陸相頁巖油綠色開采全國重點實驗室已獲科技部批復,為大慶頁巖油勘探開發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東北石油大學牽頭組建“油頭化尾”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大慶石化、大慶煉化等我省重點石化企業參加。面向全國發布2023年“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榜單,其中,石油化工領域3家企業的6個榜單,總經費預算4415萬元。牡丹江宸淶石油鉆采裝備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等4家石化企業獲得2023年度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成果轉移轉化類擬支持項目……
省化工產業專班辦公室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強化工作調度、政策賦能等服務保障。截至目前,全省化工產業兌現政策資金1.35億元,惠及99戶企業。
把煤炭“吃干榨凈”釋放優質產能
建龍西鋼140萬噸焦化項目建成投產,雙鴨山寶清腐植酸項目中試成功,我省首座“三合一”加氫站寶泰隆氫能利用示范項目加快建設……一個個項目的背后,是我省抓實“煤頭化尾”“煤頭電尾”工作,優質產能正在釋放。
向資源和精深加工要發展。龍江的“原字號”快速從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我省東部地區煤焦化副產品富集,為寶泰隆新材料公司發揮技術優勢提供條件,加快推動煤炭從原料到燃料到材料“吃干榨凈”;積極引進下游承接加工企業,突破煤炭轉化關鍵技術,加強焦炭副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煤焦油、焦爐煤氣產業鏈條;謀劃鋰電池負極材料、醫藥中間體等產品開發,延長腐植酸、褐煤蠟產業鏈,生產復合肥、日用化學品等產品,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煤頭化尾”越延越長。
激活、優化煤電存量資源,保證發電小時數高位運行,充分發揮現有裝機效益,在負荷中心和煤炭主產區規劃建設大型煤電項目。其中,國能寶清2臺60萬千瓦、大唐綏化熱電2臺35萬千瓦、華電富拉爾基熱電1臺35萬千瓦等項目建成投產。兩個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的超超臨界煤電項目正在積極實施建設。
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始終。2016年以來,淘汰關停落后煤電機組119.8萬千瓦,完成節能改造1956萬千瓦、靈活性改造1125萬千瓦、供熱改造846萬千瓦,全面提升煤電機組能效水平。
在“五頭五尾”的發展路徑下,煤、糧、木等“原字號”依托優勢資源,延伸產業鏈條,正在突破量大、鏈短、銷弱、價低的困境,不斷提高資源精深加工比重,增強市場競爭力。
轉自: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