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醫療保障局印發《關于擴大全省統一門診慢性病病種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將癲癇病、帕金森氏病、支氣管哮喘、重癥肌無力納入全省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進行管理。《通知》要求,各統籌地區要認真測算,根據醫保基金情況,合理確定門診慢性病起付標準、基金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額,參保人員使用的統籌基金計入本人基本醫保住院統籌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額。要通過加大政策宣傳,提高政策知曉度。同時要加強對醫保經辦機構、定點醫藥機構的培訓,不斷提升醫保服務能力,確保政策落實落地。
《通知》提出,尚未將癲癇病、帕金森氏病、支氣管哮喘和重癥肌無力納入門診慢性病管理的統籌地區,要在年底前制定出臺相關政策,確保相關疾病患者自2024年1月1日起享受門診慢性病待遇。
病癥認定標準
一、癲癇病
癲癇應涵蓋原因不明的特發性癲癇和因腦內各種明確病變或損傷所致的癥狀性癲癇。
1.反復發作性抽搐、意識障礙,感覺、精神或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具有發作性、短暫性、重復性、刻板性的特點。包括強直-陣攣、強直、陣攣、肌陣攣發作、失神、失張力發作。發作間隙無任何異常。病程中至少要有2次以上的發作史。常因過勞、驚恐、暴飲暴食、感染、過度換氣及月經來潮時易誘發。
2.腦電圖(EEG)或視頻腦電圖(Video-EEG)見尖波、棘波、尖—慢波或棘—慢波等癇樣放電表現。
3.應除外其他非癲癇性發作性疾病,如假性發作、暈厥、偏頭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過度換氣綜合征、發作性睡病等。
4.抗癲癇藥物治療可控制發作。
符合上述1、2、3條或1、2、4條可以診斷
二、帕金森氏病
既往明確診斷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氏病綜合征,具備以下四項臨床體征:
1.靜止性震顫。
2.肌肉僵直。
3.運動徐緩和姿勢反射喪失。
4.非運動障礙癥狀,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減少,大、小便排泄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晚期患者可出現言語障礙或癡呆、抑郁等癥狀。
三、支氣管哮喘
臨床明確診斷為支氣管哮喘,并同時具備以下7項中的2項即可認定:
1.白天癥狀>2次/周;
2.有活動受限;
3.有夜間癥狀,憋醒;
4.需要使用緩解藥物的次數>2周/次;
5.肺功能<正常預計值(或本人最佳值)的80%;
6.急性發作的次數每年在1次以上者;
7.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
四、重癥肌無力
1.臨床表現:某些特定的橫紋肌群肌無力呈斑片狀分布,表現出波動性和易疲勞性;肌無力癥狀晨輕暮重,持續活動后加重,休息后緩解、好轉,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見。
2.骨骼肌疲勞試驗陽性。
3.新斯的明或騰喜龍試驗陽性。
4.重復神經電刺激(RNS)檢查低頻刺激波幅遞減10%以上。
5.單纖維肌電圖(SFEMG)測定的“顫抖”增寬、伴或不伴有阻滯。
6.AChR抗體滴度測定陽性。多數全身型MG患者血中可檢測到骨骼肌乙酰膽堿受體(AChR)抗體,極少部分MG 患者可檢測到MuSK抗體、抗LRP4抗體。須同時符合1項及2-6項中的任兩項。(實習生王迪 記者王秋實)
轉自:生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