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做大綠色農業,擦亮現代農業綠色底色,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突破1億畝,繼續保持全國首位,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建設施肥新產品新技術新機具“三新”省級示范區,整建制建設一批全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
從農業品牌到品牌農業,黑龍江點“綠”成金,不斷激發綠色食品產業振興源動力。以農業區域公用品牌“黑土優品”等龍江好物為例,龍江獨特的“冷資源”涵養出一大批“熱產業”。而“熱產業”的背后仍需“冷思考”。在日前舉辦的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品牌農業專業委員會成立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專題研討會現場,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30余所高校近200名專家學者共商大計,圍繞黑龍江如何以生態優勢為依托發展綠色農業,為發展品牌農業提供持續活力建言獻策。
讓綠色有機成為龍江品牌農業的發展底色
“黑龍江在從農業大省向品牌農業大省轉變的過程中,需以提升農產品品質夯實品牌建設基礎,建立農業生產標準化體系,擴大綠色有機食品生產規模,全面提升農業生產基地標準化水平。與此同時強化質量監管,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夯實品牌建設基礎。”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黃延信表示,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農產品生產具有獨特優勢,尤其在綠色產品發展方面資源豐富。發展品牌農業,需要加強資源整合監管,強化統一標準標識,建立合理進出機制,不斷提升知名度、公信力、影響力。
瞄準品牌農業發展難點堵點,支持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發平臺,以產品功能鏈與消費價值鏈有機銜接為導向,增強基礎原創與關鍵技術聯合攻關能力,加大全品類功能型產品精深開發力度,大幅提高產品附加值,有效提升品牌企業溢價能力。聚焦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引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契約聯結、協作聯營、股權合作等機制創新,形成產業鏈上下交融、專業化分工協作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有力促動三產聯動與要素融合。通過惠農政策支持、分配機制優化、聯戶助農模式創新等途徑,強化農戶在產業鏈的基礎地位,保障各類主體合理分享增值收益,有效推動品牌農業全鏈條升級……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院長馬丁丑表示,黑龍江既是農業大省也是農業強省,這里光、熱、水、地、土等獨特的資源稟賦造就了優良的農產品品質,應深入挖潛品牌農業核心價值,以資源特色彰顯產品特質,以農耕文化浸潤消費情感,以北大荒精神厚植大愛情懷,以生態有機深繪健康底色,全面塑造品牌農業產業形象,打造“黑土優品”,有效拓展品牌農業增值增效空間。
讓市場意識成為龍江走向全國市場的法寶
從“賣資源”到“賣品牌”,龍江持續打好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建設的“組合拳”。“這需要持續的市場開發和渠道升級,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適應市場變化。黑龍江資源稟賦如此出色,應進一步強化市場意識,增加與消費者的互動,及時把控分析探討當前市場變化,從而找到合適的‘個性化’發展方案路徑。”浙江省鄉村建設促進會會長蔣文龍表示,黑龍江正在以品牌農業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議強化市場意識,推進龍江綠色食品走向全國大市場。與此同時,分析市場新環境、技術新條件,用好營銷新手段,依托龍江特色資源,開發農業產業新功能、品牌農業新價值,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興業態、樹品牌,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黑龍江農業產業想要實現效益最大化,應將農產品產地、集散地、批發市場統籌發展,建設一批有代表性的專業村鎮、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強縣。不斷延長壯大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與此同時通過產業鏈上各個市場主體的縱向協作形成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基于特色資源稟賦,積極完善農業全產業鏈,向市場要效益,從育種到種植養殖到加工銷售多點開花,促進農產品利用方式的多元轉化、多渠道增效。”華南農業大學農業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萬俊毅通過大量的調查走訪,看到全國部分地區由于產業鏈短,僅限于農產品原料供應或者初加工,精深加工明顯不足,產品附加值一直上不去之后,為龍江品牌農業發展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讓綠色發展成為龍江品牌農業發展的名片
“以農業產業為基礎,以風土文化為靈魂,以旅游休閑為形態,挖掘深層價值。”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崗位專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新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紀鵬說,農文旅融合發展是農業品牌建設的有效方法,其核心是農,應圍繞農產品品牌建設來規劃,建好農產品品牌是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根本,通過品牌建設有效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實現農業產業標準化發展。
通過科技賦能,創新融合農業產業鏈;通過綠色發展,優化協調農業產業鏈;通過質量引領,拓展延伸農業產業鏈。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北大荒糧倉與糧食安全理論創新實驗室主任、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徐素波說,從農業品牌到品牌農業,黑龍江需要在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前提下對農業產業的整體價值進行重塑。圍繞農業全產業鏈上中下游環節,在品種選育、耕地保護、數字農業等領域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以新質生產力夯實品牌基礎,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同時以綠色生態為特色,發展垂直綜合生態農業,大力推進生態植保,促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融合,全鏈條打造綠色有機農業品牌,構建安全可持續農業產業鏈,助力品牌農業發展。此外在農產品從田園到餐桌的各環節進行嚴格質量管理,構建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各環節的可追溯體系,圍繞全產業鏈建立品牌農業標準,通過質量標準塑造推動品牌價值提升,實現價值鏈和產業鏈有機結合。
轉自: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