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力推動專利轉化運用,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知”耕黑土地 龍江綻“新”花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的當下,專利轉化運用作為打通科技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正成為各地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東北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立足豐富的科教資源,以知識產權工作為抓手,在專利轉化運用領域展開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從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資源盤活,到市場化交易平臺的搭建運營,龍江大地正以“知”為犁,深耕黑土地,讓科技創新成果如繁花般綻放,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澎湃動力。
盤活資源 高校院所創新活力持續釋放
科技創新絕不能僅僅是實驗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近年來,黑龍江省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以高質量知識產權工作賦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全面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
“黑龍江省科教資源豐富,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78所高校和120個獨立科研院所。這為黑龍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充分釋放當地知識產權技術供給優勢,黑龍江省高標準完成全省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點和價值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廣泛開展專利轉化運用對接活動,實施“知惠龍江”專利轉化運用推進計劃,為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增添新動能。
以哈爾濱工程大學為例,該校始終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深耕“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領域,在開展盤活工作的同時,樹立起“技術保護一批、轉化運用一批、開放許可一批、專利池運營一批”的工作目標,構建了體系化、高效益的科技成果轉化生態。
“在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的支持和指導下,我們創新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多維度專利評分體系,對全校專利資產進行深度‘體檢’和分類分級管理。”哈爾濱工程大學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這一智慧化手段,學校率先完成6000余件存量專利的系統盤活,并編制了專利分類分級管理靜態報告和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目錄,為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哈爾濱工程大學充分運用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成果,對市場需求潛力較大、具有應用價值的,通過開展專場推介、成果路演等對接活動,促進轉化;對適用廣泛、適合多方實施的專利,研究推動面向黑龍江企業進行開放許可并構建專利池統一運營。
制度創新釋放了巨大活力。最新發布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4》顯示,哈爾濱工程大學2023年科技成果轉化總合同金額躍居全國高校第21位。“十四五”期間,該校轉化科技成果374項。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在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方面同樣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自主選育的‘黑河43’大豆品種已連續9年成為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大豆品種,年增加經濟效益3.22億元。”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品種先后3次通過植物新品種權許可形式與企業開展合作,累計轉化金額3710萬元,實現了大豆產量和效益雙提升。
在農機裝備領域,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自主研發的鉸接轉向式鮮食玉米聯合收獲機的轉化,入選黑龍江省專利產業化十大案例。運用該項目核心專利創制出的全國首臺大型高端智能鮮食玉米收獲機,以成本低、可靠性高以及作業效率高等優勢,為鮮食玉米生產機械化、智能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裝備技術支撐。
“在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于2023年7月獲批建設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圍繞農業科技需求,聚焦現代農業產業創新,在政策優化、成果轉化、平臺搭建、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上述負責人介紹,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成立以來,在農業知識產權成果培育、運用、服務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累計完成296項自主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實現轉化金額2.26億元,服務124家企業創新發展。
“今年,我們成立了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產業知識產權創新聯合體,正在積極培育一批高價值知識產權,支撐‘北大倉’向‘智慧糧倉’轉型。”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在東北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以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為代表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正通過豐富的創新資源與高效的知識產權運營,成為驅動老工業基地向“新”而行的重要推動力。據不完全統計,自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黑龍江省重點院校新增專利轉化近千項,轉化金額近4億元,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搭建平臺 加速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在推動黑龍江省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的過程中,黑龍江股權交易中心宛如一根靈巧的銀針,穿針引線間,為創新主體知識產權轉移轉化開辟了新路徑。
“我們依托資本市場培育與知識產權運用服務相結合的雙輪驅動創新模式,將科技創新與金融相融合,致力于加速推動知識產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黑龍江股權交易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構建起“線上發布、線上報名、線上競價、線上結算、線上監督”的“五位一體”全流程數字服務體系,并開發出含成果轉化大模型、智能匹配對接、技術情報、企業畫像、評估評價、產業圖譜等六大AI模塊的全鏈條數智服務工具,以“1+6+N”數智服務網絡及“交易+服務”模式,廣泛匯聚科創資源,助力創新主體高效、便捷地開展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
在黑龍江省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黑龍江股權交易中心還搭建起黑龍江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通過完善制度設計、強化規則引領,引導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嚴格遵循市場規律與合規要求開展成果進場交易,有效破解科研人員“不敢轉、不會轉”堵點問題,助力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端”。“目前交易平臺已與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累計實現43宗專利現場交易,交易額達1.36億元。”上述負責人介紹。
“為充分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支撐產業向‘新’效能,我們圍繞黑龍江省‘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建立了包括黑龍江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在內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并制定印發《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市場化定價和交易工作指引(試行)》,推動構建制度健全、運行有序的市場化創新成果轉化生態。”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如今的黑龍江,正以專利轉化運用為支點,撬動起老工業基地向“新”而行的巨大動能。高校院所的創新活力持續釋放,市場化交易平臺的服務效能不斷提升,知識產權與產業發展的融合日益深入,一幅“知產”變“資產”,“創新”促“發展”的壯麗畫卷正在黑土地上徐徐展開。(記者 黃佾)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