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藏糧于地”到“端穩飯碗” 2.7萬畝良田書寫“糧食安全”龍江答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28





      眼下,黑龍江省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投集團)原種場的萬畝良田已完成春耕洗禮。作為農投集團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原種場聚焦“穩面積、提單產、增總產”工作目標,秉持“抗災害、搶農時、提標準、保春種、奪全苗、促增收”的總體要求,全力投入到春耕、改革、生產經營的實踐之中,一幅“藏糧于地”的實干畫卷在北國沃野漸次展開……


      扛穩政治責任春耕生產按下“快進鍵”


      原種場以中央一號文件“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求為指引,將2.7萬畝耕地播種化作踐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的具體行動,始終將保障糧食安全視為重大政治責任,嚴格落實農投集團關于做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部署要求。由黨政負責人牽頭的春耕工作專班構建起“決策—執行—監督”全鏈條責任體系,12次專題推進會將“穩面積、提單產、增總產”目標分解為土壤墑情監測、農機調度、農藝指導等28項具體任務清單。


      龍祥農機合作社創造的“12天播種奇跡”尤為亮眼,通過智能播種機與深松整地機械聯合作業,實現大豆1.9萬畝、玉米8千畝播種面積的精準落位,畝均播種誤差控制在2厘米左右。這種“農藝+農機+智能”的現代化耕作模式,使耕整地效率提升40%,種子利用率提高15%,為黑土地“搶積溫、保出苗”奠定技術基礎,生動演繹了“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的龍江擔當。


      創新融合發展土地里長出“共富密碼”


      在嫩江臥都河分場與勃利宏偉農場的耕種實踐中,原種場打破傳統土地租賃模式,以“合作農場”作為載體,通過領辦等方式,推動糧食規模化生產。宏偉農場的“有機肥革命”頗具示范價值,通過施用自制生物有機肥,不僅使耕地有機質含量逐年提升,更實現了畝均生產成本下降,同步解決了化肥過量使用導致的土壤板結難題,改善了土壤結構,創造了“降成本、提地力、增效益”的三贏范式。更值得關注的是其耕地保護“組合拳”:通過水打溝生態治理工程修復侵蝕溝3處,配套土壤深松、秸稈還田等技術,使1公頃撂荒耕地重煥生機。這種“良田建設+良種應用+良法推廣”的集成模式,帶動周邊上百戶農戶實現增收,成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鮮活注腳,為黑土地保護利用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深化改革提前謀劃土地經營“新范式”


      破題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原種場正構建面向2026年的土地資源配置新體系。由農業經濟專家、原種場技術骨干組成的改革專班,歷經8次周邊農場、林場、鄉鎮調研與15場專題研討,形成“基本田保底經營、經營田規模管理、市場田競價發包”的“三田”改革方案。同步推進的“農機賦能計劃”更具前瞻性,通過建立機手職業技能認證體系、引進智能農機裝備,著力破解“誰來種地”難題;與此同時,原種場還將農田水利設施升級工程納入規劃,實施后將推動耕地灌溉率提升至75%以上,持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真正實現降本增效,逐步構建集種植、加工、銷售、服務業于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這些改革舉措直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核心命題,為探索國有農場現代化經營路徑提供了創新思路。


      從黑土地上的春耕實踐到土地制度的創新探索,原種場的每一步都印記著作為省屬國企的責任擔當。當2.7萬畝良田孕育著新的希望,當“三田改革”勾勒出現代農業藍圖,這片土地正在書寫的,不僅是一季莊稼的豐收故事,更是新時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龍江答卷。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上,農投集團這些實踐正匯聚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磅礴力量,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著堅實支撐。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