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國資國企改革今年將如何深化與擴圍?日前,河南省國資委召開的全省國資國企工作會議宣布,新一輪改革將推動省管企業從“橫向聯合”走向“縱向整合”,實施專業化重組,打造具有影響力競爭力的區域龍頭企業。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國企改革和產業整合升級的背景下,河南省上市國企正在醞釀新一輪的資本變局。
產業鏈整合路徑明晰
據了解,河南省管企業以往重組重心落在橫向聯合上,解決的是規模效應問題。如今,在新一輪的國資國企改革中,河南的思路已悄然轉變——更聚焦提升競爭力、看中重組質量效果;更關注產業發展方向、發揮產業協同作用。
河南省國資國企工作會議明確,河南省國資委作為出資人,將運用產權手段推動所出資企業整合產業鏈,穩步推進省管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打造具有影響力競爭力的區域龍頭企業。
在圍繞開放強省建設方面,要組建河南國際陸港集團,推動高速公路資產業務整合,啟動鄭州機場與省內民用機場重組前期工作;整合相關資源組建省級建工集團,增強河南省國有建筑企業影響力;提升糧食板塊企業整合效應,更好服務新時期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支持河南文旅投資集團整合相關資源,促進文化強省建設。
河南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不具備競爭優勢、缺乏發展潛力的非主業和低效無效資產,要實現有序退出,今年虧損企業專項治理要實現虧損企業戶數和虧損額再下降20%;對充分競爭領域的國有企業,推動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優化配置,加快向主業板塊集中,提高產業集中度。同時,要積極參與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擴大與長三角國資國企的戰略合作,簽訂一批重點合作協議和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戰略合作。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河南省屬國企上市平臺共有14家,多集中在能源化工機械領域,市值多在百億元邊緣徘徊。從業績表現上看,部分上市公司還處于虧損狀態。此外,河南地方國資體系內也存在同業競爭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新一輪國企改革和產業升級的預期下,河南省上市國企的資本變局或在醞釀。例如,整體上市、兼并整合將帶來投資機會;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有望帶動價值向上重估。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市兩級監管企業資產總額4.3萬億元,同比增長7.7%;凈資產1.1萬億元,同比增長8.6%;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7038億元,同比增長3.7%,利潤173億元。
大力培育上市“后備軍”
河南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河南省國資委將深入推動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除特殊情況外,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
具體而言,將分層分類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篩選一批優質混改項目,積極向長三角等資本富集地區推介。重點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出資企業和商業一類子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重點企業實施集團公司層面混改,帶動傳統產業集團股權多元化改革。支持已混改企業實施“二次混改”,進一步優化股權和治理結構。
在推進資產證券化方面,河南省國資委將制定國有企業上市滾動發展計劃,篩選、培育一批優質企業,加快上市步伐;暫不具備條件的,推動在新三板掛牌,擇機轉板上市。持續推進洛軸公司、平煤神馬集團硅烷科技公司等上市工作,力爭洛單集團麥斯克公司年內實現科創板上市。
此前,河南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4年末,上市公司要達到160家,還要培育一批千億元市值企業。
嚴防企業債務風險成重點
去年11月,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旗下永城煤電控股集團公司發生債券違約,導致河南地區信用受到一定影響。
此次會議上,河南省國資委將防范各類風險,尤其是企業債務風險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求不斷提高各類風險的決策研判能力、應急處突能力、依法處置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牢牢掌握主動權。
對債務風險突出的重點企業,河南要求全面開展摸底排查,專班專案、一企一策化解風險。抓好中風險企業的監測、評估和管控,防止風險演化升級。開展債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強債券發行監測預警,定期排查債券兌付風險,嚴禁逃廢債。推動企業建立“631”債務償還機制,即提前6個月制定到期還款計劃,提前3個月落實資金來源,提前1個月賬上備足償債資金。
同時,要全面強化資產負債約束。研究制定加強省管企業債務風險管控工作的意見,建立“兩條線、雙名單”制度,對資產負債率達到警戒線、管控線的企業綜合分析評估債務風險程度后,分別納入關注名單、管控名單,實施分類監管,促使企業資產負債率逐步回歸至合理水平。加強隱性債務管控,對權益類永續債和并表基金產品余額占凈資產的比例進行限制。
此外,要加強投資風險防范。各企業要根據財務承受能力科學確定投資規模,加強投資大、周期長項目的充分科學論證,嚴把高風險領域投資,絕不能讓今天的新上項目成為明天的落后產能和未來的債務風險。嚴格擔保管理,防止債務風險交叉傳導。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