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口大省,目前,河南全省105個縣(市)全部組建了縣域醫共體,這意味著生活居住在上述縣(市)的民眾可以實現“大病不出縣”。
近年來,河南省著力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所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是以縣級醫療機構為龍頭,其他若干家縣級醫療機構及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成員單位,鼓勵社會力量辦醫療機構和康復院、護理院加入。
以河南省鄲城縣為例,為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該縣于2020年底前,就已開始推動醫療資源下沉,讓民眾就近治病,并下派了315名專家到鄉鎮衛生院。同時,該縣還投資3500萬元建成全民健康信息服務平臺,逐步構建起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而在郟縣,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組建了郟縣醫療健康集團。全縣7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3家鄉鎮衛生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77家標準化村衛生室、5家民營醫院等共同形成了郟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近日,記者在鄲城縣中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內看到,該院主治醫師陳彥東正在為該縣胡集鄉衛生院的一位患者聯合會診。在一所縣級醫院,通過網絡信號電子屏幕直接面對面交流的這種會診模式,令現場許多觀摩人士頗感意外。但是,屏幕內正在就診的患者,卻仿佛已“習以為常”。
鄲城縣政府縣長李全林介紹,在醫共體建設之前,鄉村兩級醫療設施欠缺,衛生人才匱乏,服務能力偏低,群眾看病就醫比較困難。如今這些醫生專家們,忙時坐診,閑時帶教,讓群眾更好地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切實解決看病難問題。
7月5日,河南首個“中原名醫工作中心”揭牌,全省17名中原名醫工作室落戶鄲城,旨在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名醫的診療服務。
鄲城縣人民醫院院長于健介紹,自從縣域醫共體實施以來,河南省內許多中原名醫都成為了老百姓身邊的“醫生”。陳彥東也深有體會道,伴隨“中原名醫”各種醫療資源下沉,“先診療后付費”、遠程會診等便捷的醫療方式,民眾的醫療保健意識明顯增強。“過去農忙時,老百姓因嫌路遠或看病貴,都沒時間來看病,現在這些問題(解決得)好太多了。”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主任闞全程表示,“名醫工作中心”是推動名醫工作室下沉基層、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高質量發展的有益嘗試,可以使名醫引領效應向更大范圍、更廣空間擴展,充分發揮中原名醫名家的醫療技術優勢,引導專家把眼光投向基層,把力量配置到基層。
如今,在鄲城、郟縣、息縣、中牟、鞏義等試點縣(市)的示范引領下,河南全省105個縣(市)全部組建了縣域醫共體。
闞全程表示,目前,全省醫共體建設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正一步步朝著人民群眾得實惠、醫保基金風險得防控、衛生健康事業得發展的高質量建設目標扎實邁進。(李明明)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