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建國:項目為王,周口亮出高質量發展“新打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8-18





      “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把耽誤的工作補上去”。隨著河南疫情防控朝著可控、穩定、向好的方向發展,河南的疫情防控和災后重建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災后重建的同時,重回高質量發展“正軌”,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成了河南當下必須打贏的兩場硬仗。


      8月16日,河南省周口市召開重點項目觀摩講評會議。這之前,還舉辦了歷時兩天半的周口市重點項目觀摩活動,對周口重點項目進行了集中觀摩,每個縣市區現場觀摩3個工業項目,其中新開工項目1個、在建項目1個、投產項目1個。


      無論是在觀摩現場,還是隨后舉行的講評會議上,活動主旨都特別聚焦: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工作導向,突出創新發展的關鍵,全面奏響加快發展、高質量崛起的主旋律,發出絕地反擊、全力突圍的動員令,確保“十四五”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可以說,在疫情防控和災后重建的雙重大考下,在“十四五”開局的關鍵節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新征程起步階段,周口亮出了“新打法”“組合拳”,在全省率先“回歸”高質量發展“正軌”,這樣做的原因如下。


      首先,從“十四五”開局來看,河南急需高質量發展的“強動能”“新活力”。


      從全國來看,2021年上半年,河南經濟發展呈現出一喜一憂:河南總量穩居中部第一,增速墊底。


      可以說,河南來到了戰略疊加的機遇期、蓄勢躍升的突破期、調整轉型的攻堅期、風險挑戰的凸顯期,一方面,河南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另一方面,新產業新經濟新業態占比不高、創新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仍比較突出。


      再加上疫情、雨澇等非常態因素等的沖擊和影響,河南急需高質量發展的“強動能”“新活力”,也到了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關鍵節點,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激烈的高質量發展競爭中面臨追兵漸近、標兵漸遠的窘境。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向全省發出項目建設最強動員令,這也是對河南密集調研、考察后的“對癥下藥”。


      其次,從周口來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周口也需要“新打法”。


      過去幾年,周口發展呈現出了歷史性的跨越:產業結構首次實現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全市生產總值跨過3000億元臺階,連續8年穩居全省第五位;財稅收入增幅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成為河南對接“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起點、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和豫東南對外開放的新樞紐……


      與此同時,周口在產業發展、招商引資、營商環境打造方面,還有不少短板,包括傳統產業比重大,新興產業占比小,產業鏈條延伸不足,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儲備不足,有效投資增長乏力,支撐重大項目的資源要素保障還不夠強,等等。因此,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周口的開局之年,周口發展急需新思維、新路徑、新打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周口在疫情防控和災后重建雙重大考下,在全省率先“回歸”高質量發展“正軌”,一方面,通過重點項目觀摩點評這種形勢,摸底、檢驗、推動項目進度,另一方面,也通過活動及后續會議,亮出了一整套“新打法”,其突出亮點如下。


      第一,形成了一整套項目建設的方法論。


      會議上,周口市委書記安偉強調,要堅持項目是第一支撐,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工作導向,把產業項目作為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可以說,本次活動下來,周口積極響應全省項目建設最強動員令號召,結合周口產業基礎、方向和空間,凝聚、提煉、擴容,有主抓手、主陣地,有方法,有機制配套,有導向,也有重點,成了指導周口下一階段發展的主基調和新打法。


      這套“新打法”包括理念上的革新。周口通過本次活動,正在貫徹、革新一整套發展理念:一切圍繞項目干、一切圍繞項目轉,以項目論英雄、以項目看干部、以項目促發展。


      這套“新打法”包括產業謀劃方法論的升級。其中,在產業謀劃方法論升級中,周口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兩手抓:一方面,繪好產業鏈、企業鏈、產品鏈和研發機構圖譜,通過這四大圖譜鏈條式招商;另一方面,則強調通過升級返鄉經濟,來進一步轉換周口發展優勢為勝勢。


      這方面,作為“全國農民工返鄉創業基地縣”,同時也是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鹿邑縣,最能體現這種“新打法”能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怎樣的可能。


      作為傳統農區,鹿邑縣農村勞動力就業以往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為主,可以說當年為了找份工作,連麻雀也要東南飛了。如今,隨著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和就業的同頻共振,鹿邑縣的產業發展已形成“雁歸效應”,產業名片越做越大,名聲越叫越響。


      近年來,鹿邑縣順應產業轉移和返鄉就業相互疊加的大潮,堅持以親情、鄉情、友情為紐帶,完善政策體系,搭建創業平臺,做優營商環境,涌現出了人才回歸、資金回流、項目回遷的喜人局面,逐漸把一個勞務輸出大縣打造成一片返鄉創業熱土。


      而與返鄉經濟相匹配的,則是鹿邑縣建構的一整套項目推進生態,包括重點項目投資聯席會議、重點項目推進例會等制度,以及通過企業服務專班 “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在項目用地、手續辦理、企業招工、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讓企業更有獲得感。


      可以說,鹿邑在返鄉經濟、區中園及項目推進生態打造方面的經驗,代表著也體現著本次周口高質量發展“新打法”的雛形、開端和縮影。


      第二,強調平臺思維和要素思維相結合。


      現場觀摩和會議中,平臺思維和要素思維成為了周口“新打法”的關鍵所在。這種平臺思維指向的是高能級產業載體和創新平臺等新提法。會議既強調,要做強產業園等實體平臺,也強調要用好互聯網平臺、數字平臺和創新平臺,等等。


      可以說,周口這套新打法極大擴充、完善了平臺思維等內涵和深度,在縱向深化的同時,也不斷擴充發展理念的外延和相互關聯,這點對于全省來說都極有創新示范意義。


      要素思維同樣是本次周口新打法中的關鍵邏輯。會議多次提到要整合資源要素,也正是在這種要素思維的框架下,周口通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宏觀視角,來補齊、補足、提升產業生態中的關鍵要素,包括營商環境、創新、數字經濟、招商機制等。


      第三,把創新驅動和數字賦能作為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等新動能。


      現場觀摩和會議中,“創新”被多次提及,而這種強調則著重突出了創新鏈和創新體系,指向的是打造一流的創新生態。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依靠要素投入驅動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路子越走越窄,新時代必然是科技創新驅動的時代,誰占領了科技的制高點,誰就擁有了發展的主動權。


      作為科技創新基礎相對薄弱的城市,周口表現出了強烈的緊迫感、危機感,本次活動中,各方面工作都強調要圍繞科技創新、人才聚集、數字化賦能來發力,依靠科技創新培育周口發展的新動能、開辟高質量發展的新境界。


      本次會議傳導出周口的新打法,即把創新擺在轉型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打造創新生態,集聚創新資源,在科技創新上勇攀高峰,努力提升區域整體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對于數字賦能的強調是本次周口“新打法”最令人矚目的亮點,這種強調的力度是河南地市中的“最高級”。


      本次會議也傳導出周口新打法中數字賦能的主要指向,即以數字變革帶動產業變革、質量變革、動力變革,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主抓手,在實現數字賦能、產業升級的同時,也通過數字經濟來開辟出產業空間和發展可能。(文/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楊建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