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風新能源,河南汽車行業迎換道領跑新機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20





      中國人每花10塊錢,就有1塊錢花在汽車上。作為消費市場的頂梁柱,汽車行業是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大頭”。隨著比亞迪、寧德時代等行業巨頭先后“落子中原”,河南汽車行業迎來換道領跑的新機遇。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成為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是河南的一個優勢板塊,但汽車產業和先進省份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河南汽車產業,還要在科技創新投入、增加高層次創新平臺、壯大創新主體實力、引進和培育高端創新人才團隊、數字化轉型等方面下功夫。


      【突破】氫燃料公交四年“種下”190萬棵樹


      一輛氫燃料電動車,一年能減少多少碳排放?在鄭州首批燃料電池公交運營滿4周年后,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答案。


      研究表明,氫燃料公交單車每運行1萬公里,便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1.8噸左右。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從宇通集團了解到,鄭州公交宇通燃料電池車型累計保有量達323輛(10.5米/12米)。據此推算,4年時間里,鄭州氫燃料公交總計已減少碳排放超3萬噸,這相當于種植了1900000棵樹。


      “雙碳”目標之下,氫能被稱為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河南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研究院院長、宇通客車燃料電池專業首席工程師張龍海告訴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宇通目前已經開發出80kW級、120kW級燃料電池系統,更大容量的車載氫系統,有效提升車輛續航里程。“這些技術突破都在進一步推動客車、卡車、環衛車等各類氫燃料商用車的應用示范推廣。”他說,宇通目前已掌握純電、混動、氫燃料電池三大新能源技術,形成了包含客車、卡車、環衛車等在內的新能源商用車全系產品布局。


      【轉型】氫能源開辟新賽道


      氫能源電池公交車,也契合了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今年1月31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河南省關于深入貫徹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推動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品質、保障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智能化、綠色化、多元化發展取得新突破,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


      根據規劃,河南將圍繞交通運輸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鄭州城市群內有關城市開展氫能源公交車示范應用。


      張龍海說,按照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的技術路線,宇通通過實施國家、省市重大科技項目,持續推進整車動力系統、控制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下一步,宇通還將把握商用車行業“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發展脈搏,完善新能源商用車上下游產業鏈,并以“鏈主”身份驅動新能源商用車產業集群發展。


      【方向】整車產業集聚態勢明顯


      和前些年相比,新能源汽車不再是另類。近幾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高速增長,產品品質和認可度的全面提升,國內汽車市場逐漸成為全球領域電動車細分市場的創新高地。去年12月21日,河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發布了《河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1年,我省汽車整車產銷分別實現56.2萬輛和56.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實現產銷分別為6.6萬輛和6.6萬輛,占全省汽車總量的11.7%和11.6%。“河南省新能源汽車整車產業集聚態勢較為明顯。”業內人士指出,基本形成以鄭州為主,開封為輔,洛陽、焦作、許昌、安陽等地共同發展的態勢。


      在“雙碳”目標之下,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潛力和市場廣闊。《華爾街日報》中文網15日報道,歐洲議會批準2035年起禁售新的汽油動力汽車。多個行業組織表示,這將導致使用傳統內燃機的新車銷售停止,并加速向電動汽車轉變的步伐。


      根據《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河南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50萬輛,占全省汽車產量的比例超過40%。努力建成3000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力爭推動全省汽車整車產值達到5000億元、零部件及配套產值達到5000億元、銷售及增值服務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河南將以鄭州為中心發展整車產業,努力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行業】整體科創實力不強


      “相對于整車制造企業,河南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多是河南本土培育,在國內整個行業中處于中等偏上的位次。”河南省汽車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金保說,部分零部件企業在國內名列前茅。位于南陽的飛龍股份是國內最大的汽車水泵生產企業,現具備年產1100萬只汽車水泵的生產能力。焦作市則分布著目前全球最大的發動機氣缸套供應商。


      專用車制造,也是河南的相對優勢產業之一,李金保介紹說,專用車銷量位居全國第五。駐馬店的中集華駿,在半掛車領域常年居于行業第一位。


      不過,整體來看,河南汽車產業無論從行業產值還是營業收入來說,和制造業大省均有較大差距。江蘇省去年2500多家規上汽車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283.6億元。浙江省去年的汽車產業規模,已突破7000億元,讓汽車產業躍升為浙江的第五大產業。根據河南省財政廳數據,去年全省工業企業營業總收入規模前五名中,并沒有汽車行業的身影。


      “除了產業規模存在差距外,我省汽車行業科技創新整體實力不強、引領帶動能力不足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改變。”河南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邱道尹分析說,汽車行業存在科技創新投入不足、原始創新能力依然薄弱、高層次創新平臺較少、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不強、創新主體實力不強、高端創新人才團隊匱乏等問題,已成為制約汽車行業發展的突出短板。


      【路徑】借助數字化實現“快魚吃慢魚”


      今年1月29日召開的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西峽縣眾德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引起了參會人員的關注。據悉,該公司掌握的1.0-2.5T高鎳、耐熱鋼渦輪增壓器分總成制造關鍵技術,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部分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內渦輪增壓器分總成領軍企業之一。


      “關注高附加值、高端化產品,企業才有競爭力,才能進入主流市場。”公司總經理田龍說,目前汽配業已進入產品換代周期短、快時代,誰先進入市場,誰就能達到“快魚吃慢魚”效果。


      他說,公司近五年投入研發費用3.2億元,其中2022年投入研發費用9000萬元,占銷售收入8%。同時,加大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創新和研發,共研發、量產主流市場流行的渦輪增壓器分總成62款。


      圍繞渦輪增壓器分總成智能工廠建設,努力達到智能化設備先進,信息化管理系統安全可靠,產量比傳統工廠產出水平提升了40%以上,單人生產效率提升50%,車間產線生產效率提升14%,人員優化35%,人工成本下降25%。


      這也為河南汽車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參考和路徑。艾瑞咨詢認為,國產乘用車品牌借助“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路徑,甚至在諸多領域已經超越合資品牌。


      邱道尹說,隨著汽車生命周期不斷縮短和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河南汽車行業急需數字化能力縮短研發周期。而全局化的數據,能打通市場、計劃、生產、物流、倉儲等關鍵環節,促進河南汽車產業的優化升級。


      轉自:大河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