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全省國資系統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全力以赴拼經濟、搶抓機遇謀發展,經濟運行呈現質效雙升的良好態勢,超額完成預定目標。截至3月末,41戶省管企業資產總額達3.78萬億元,同比增長28.7%,增速在全國省級監管企業中位居第一;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4.3%,增速位列全國第3位;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5%,增速位列全國第4位。
具體分析,一季度省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呈現4個方面特點。
一是整體運行質量穩步提升。今年以來,國資國企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深入實施資產優化、創利增效、降負債率三大攻堅工程,千方百計提升效益,省管企業“一利五率”實現“一降四提升”,整體資產負債率66.4%,保持在全國平均線以下。企業抗風險能力、盈利能力普遍增強。其中,河南能源集團大力實施“提質量、調結構、樹品牌、增效益”系列措施,其優質產品首次打入西南市場,拓寬了銷售渠道,單月利潤連創歷史新高;安鋼集團全力推動降本增效,把24小時組織生產變為24小時組織降本,用“賽馬機制”激勵鞭策,不斷提升產品成本競爭力和市場創效能力,其安陽基地高爐燒結產量首次突破百萬噸,創建廠以來最高記錄;受國際環境因素影響,中歐班列開行列次大幅下降,中豫港務集團不斷強化各業務板塊經營管理,加大銷售力度,降低業務成本,逆轉實現凈利潤2937.61萬元;中豫建投集團開展“外拓展、內挖潛”提效行動,建立全員、全要素、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成本費用管控機制,僅3月份就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54.38%。一季度,33戶企業的營收和利潤同比大幅增加,并呈現逐月向好的態勢。
二是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全面加速。今年以來,國資國企樹立“項目為王”的鮮明導向,千方百計抓項目,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工作方法,緊盯節點抓調度、攻堅破難抓協調,全力保障各項目重大節點壓茬推進,展現了省管企業項目建設的力度和速度。截至3月底,省管企業259個在建項目,35個已達竣工驗收條件,完成投資366.8億元。其中,河南交投集團一季度完成沿黃高速武陟至濟源段、沿大別山高速明港至雞公山段等重點項目投資281億元。河南水投集團加快推動引江濟淮、賈魯河綜合治理、小浪底北岸灌區等重點項目建設,一季度完成項目投資44.5億元。河南鐵建投集團持續推進濟鄭鐵路濮陽至省界段、菏蘭高鐵河南段、雄商高鐵河南段建設,一季度完成項目投資10億元,投資拉動經濟的引擎作用發揮明顯。
三是交通運輸行業快速回升。一季度,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居民出行需求持續升溫,交通運輸行業強勁復蘇。河南機場集團完成旅客吞吐量562.6萬人次,同比增長97%;國際地區旅客吞吐量3.6萬人次,同比增長661.7%。河南鐵建投集團所屬城際鐵路發送旅客124.6萬人,同比增長86%。河南文旅投集團電影小鎮客流達38.2萬人次,較預期客流增長2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73%。各企業乘勢加力,千方百計開拓市場,河南航投集團中原龍浩航空搶抓機遇,以拼搶的速度開辟鄭州至印度新德里航線,并新增波音737-800和波音747-400遠程寬體貨機運力,使貨運投送達8000公里以上,有力提高了貨運效率。河南機場集團新引進比利時CHG航空,新增和恢復浦東、臺北航線,調整加大了紐約、洛杉磯、布達佩斯、列日等航線班次。目前,共開通國際地區全貨機航線28條,涉及26個國家地區的40個城市。河南交投集團加強新開通路線運營管理,通行費收入同比增長22.7%。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凸顯。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今年以來,國資國企千方百計抓改革,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加快實現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轉變,從注重短期績效向注重長期價值轉變,從單一價值視角向整體價值理念轉變。一季度,省政府國資委在推進新一輪授權放權的基礎上,先后出臺了省管企業資產優化、創利增效和降低資產負債率攻堅方案。各省管企業依靠改革激活力,立足實際把改革向縱深推進,展現出蓬勃生機活力。平煤神馬集團平寶公司全面實施市場化運營機制,建立“公分為基礎、計件為形式,單項工程計價競爭,無量可計崗位包崗計時浮動”的市場化薪酬分配體系,經營效益逐月刷出歷史新高;該集團八礦更是喊出了“改革增收有方向、我們渾身有力量”的口號,使原煤產量和一體化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1.7%和57.02%,單季創出建礦以來的新高。豫信電科集團全級次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員簽訂“兩書一協議”,首批選拔41名關鍵核心科技人才進行三年中長期激勵,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5%。中原豫資投資控股集團推進縱深改革,季度實現利潤總額2.88億元,增幅達219%。省自然資源集團全員勞動生產率43.8萬元/人,同比提升147%。全面深入的改革措施推動了省管企業經濟效益。(記者 欒姍 胡舒彤)
轉自:河南日報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