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漯河:智慧農機助力秋糧奪豐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9-08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9月5日,在漯河市召陵區老窩鎮支毛陳村,全省“三秋”農機化生產暨全程機械化推進現場會舉行,一大批智能化農機裝備亮相,覆蓋了耕種管收全過程。


      “我們生產的玉米大豆復合模式噴桿噴霧機是自走式的,兩輪驅動、兩輪轉向,適用于2+4、4+4、4+6模式玉米大豆間作套種苗前苗后除草作業,玉米和大豆除草作業中間用塑料布隔開,一次性噴灑,互不傷害。”新鄉市昌杰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學利介紹,他們生產的機器已在新鄉5000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里應用。


      這款由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研發的無人電動拖拉機基于北斗導航系統,同時具備無線遠程通信和無人駕駛功能,可實現無人作業、大規模協同作業,運用5G通信技術接入網絡,作業更加精準高效。


      現場展示和演示的機具,既具先進性,又有實用性。拖拉機、收割機、打捆機代表了國內一流水平,智能化裝備展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一大批應急機具首次亮相。


      “這臺烘干機一次作業量10噸糧食,可以移動,很方便,解決了群眾沒有晾曬場地的問題,并且費用低,烘干一斤也就是3分到5分錢。”中科愛農烘干機豫鄂湘市場部負責人朱艷偉介紹。


      “三夏”以來,我省錨定全年糧食總產1300億斤目標,大力實施秋糧增產奪豐收行動,充分發揮農機裝備的支撐作用。當前,我省7600多萬畝秋糧,正處于產量形成關鍵期,長勢整體較好。


      “各地要抓住‘三秋’有利時機,加快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應用,提高‘三秋’農機化作業質量,為糧食生產貢獻農機力量。”省農機農墾發展中心主任張金龍表示,要抓好生產應急準備,提前摸清轄區內各類應急作業機械的數量和分布,做好技術措施準備,推動玉米機收減損、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小麥高質量播種等關鍵技術措施落實落地。各地要推廣智能終端安裝,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機化生產領域應用,為實現“數字農機”一網統管創造條件。(記者 劉曉波)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