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鄢陵:繪就產業變革新“花”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9-18





      9月13日,在鄢陵縣花木交易市場,采購花木的車輛來來往往,一派繁忙景象。花農武青峰笑逐顏開:“俺家苗圃培育出的1萬多棵花木,已經栽種到雄安新區苗景園。”


      鄢陵位于亞熱帶到北溫帶的過渡區,是“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當地花木種植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如今,全縣花木栽培面積達70萬畝,花木覆蓋率達8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銷售集散地。


      花木扶疏,優勢自來。近年來,鄢陵縣委、縣政府立足自身優勢,探索“以花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游、以旅游激活三產”的發展之路。當地花木種植業持續壯大的同時,以花木觀光、生態休閑、健康養生等為主的旅游健康產業也悄然興起。


      “原來賣一棵樹苗也就賺幾塊錢,現在建好的唐韻園林進一個游客就收30塊錢,僅靠門票就遠超過去的收入,亮麗的生態景觀成了‘聚寶盆’。”鄢陵唐韻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宏偉興奮地說。


      曾是花木種植大戶的鄭宏偉,過去走南闖北賣花木,如今看準了“生態游”“鄉村游”的機遇,依托千畝櫻花苗圃種植園,打造出集養生養老、生態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康養綜合體,僅每年3月份的鄢陵櫻花節門票收入就達700多萬元。“去年有客戶出價100多萬元想購買園子里的部分櫻樹,我沒有同意。我覺得風景‘留下’了,游客就來了,旅游產業就發展起來了。”鄭宏偉說。


      和唐韻園林一樣,花木種植大戶張新枝按照國家4A級景區標準打造的蠟梅盆景園也人氣爆棚。蠟梅盆景園里一株株造型各異、姿態萬千的蠟梅,令人流連忘返,今年“五一”假期就吸引了上萬名游客前來觀賞“打卡”。


      “昔日靠賣苗木,如今靠賣‘風景’。時代在發展,鄢陵花木產業也在前進。”鄢陵縣委主要負責人說,為適應市場需求,鄢陵廣大花農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增加名貴品種,原來品類雜亂、相對分散的苗木基地逐漸發展為蠟梅園、檜柏園、紫荊園等獨具風格的精品園林,成為綠色生態“打卡地”,省內外游客絡繹不絕。去年國慶假期,該縣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其中自駕自助游散客占游客總接待量的近80%。


      賣苗木能得一時之利,賣“風景”才是長久之計。鄢陵產業升級催生的生態紅利日益顯現,目前全縣已擁有3個國家4A級景區和26個生態宜居區,健康養生服務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有1000余家,涵蓋旅游、養老、醫療等20多個行業門類,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健康養生服務體系和產業鏈條。


      優良環境吸引外地客商紛至沓來、優質項目不斷落地。今年以來,鄢陵縣132個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187.5億元,匯源集團年產百萬噸礦泉水等一批優質項目紛紛落地,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


      轉自:大河網-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