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月6日從河南省周口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周口市玉米生產實現歷史性突破,太康、商水兩縣玉米單產提升示范方單產突破1000公斤大關,創周口市玉米單產新高度。
今年,周口市圍繞“以秋補夏”目標,在全市7個縣(市、區)開展規模經營主體糧油單產提升行動,在商水縣整建制實施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集成推廣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實施面積25萬多畝。在遭遇開花期高溫多雨、中后期南方銹病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各地農技人員通過優選品種、高密度種植、滴水出苗、滴灌分次施肥、病蟲害精準防控和全程機械化等技術,實現玉米單產新突破。
9月26日至10月3日,市、縣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專家對商水縣10萬畝示范方55家種植主體的165個示范點進行現場測產,平均單產894.68公斤,其中單產突破1000公斤的示范點有5個,最高單產1053.82公斤。10月4日,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團隊在周口市開展玉米單產提升示范方實打驗收。在商水縣張莊鎮張坡村,專家驗收組對玉米單產提升工程180畝核心示范區進行產量實測,平均單產911.51公斤,最高單產1027.48公斤;在太康縣常青農場二分廠百畝示范方,測得該地塊平均單產1082.49公斤。
“采用滴灌技術,實施分次精準施肥,肥料不增加,單產提升二三百公斤,讓我真沒想到!明年我2000多畝地的玉米將全部采用這些新技術,進一步提升玉米產量。”剝開一個即將收獲的玉米棒子,商水縣種糧大戶邱守先說道。
“太康縣百畝示范方單產超千公斤,商水縣10萬畝玉米示范方多點測產單產也超千公斤,這為明年大面積示范推廣奠定了基礎。”前來驗收的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副組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少昆對我市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今年,河南省在各地推廣玉米密植滴灌高產栽培技術面積70多萬畝,太康、商水兩縣率先取得突破。“實踐證明,這項技術適宜河南省不同生態類型區玉米生產需求,明年將大力推廣,提高全省糧食產量,為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做出河南貢獻。”參加實打驗收的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俊忠表示。
轉自:央廣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