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輕柔的春風拂過,古都開封迎來一年中最富詩意的季節。漫步街頭,春潮涌動,汴水悠悠,處處訴說著新生的故事,宋韻文化與蓬勃發展的文旅產業相互交融,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繪就了一幅充滿活力的畫卷。
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河南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積極響應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以創新為驅動,以開放為引領,在重點產業升級與文化出海的征程中,奮力書寫著新時代的“自貿答卷”。
“保稅+口岸”打造對外開放樣板
在開封綜合保稅區奇瑞汽車開封公司的智能化生產車間里,機械臂精準舞動,焊接火花四濺,與AGV無人搬運車的有序運行交織成一曲數字時代的工業交響樂。
“今年前兩個月,這里已有1.6萬輛汽車通過'區港聯動'通道發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平均每8分鐘就有一輛'開封造'汽車駛向全球,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讓我們跑出了加速度。”奇瑞汽車開封公司負責人周海成指著實時更新的物流大屏,言語中滿是自豪。
開封綜合保稅區與開封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南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四區融合協同發展,實現了政策與功能的深度整合。開封綜保區的設立不僅填補了開封片區沒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空白,更為開封外向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近年來,開封大力推進口岸與保稅功能融合發展,開封綜合保稅區的建設便是這一努力的重要成果。2023年,開封綜保區完成了“驗收、封關、投產、達效”四步走,運行首月就簽約了保稅研發、保稅維修等12個項目,有效帶動開封外貿進出口快速發展。
2024年,開封綜保區建設全面提速,保稅研發中心、汽車及零部件外貿產業基地、綠色廠房、奇瑞開封工廠焊裝產線等9大項目開工建設。同時,吸引了抖音、京東、天貓等18家知名電商平臺企業入駐;引入3家外綜服企業,為入區企業提供報關代理等全鏈條服務;落戶中世國際物流等物流重點企業,構建起進出口貨物倉儲、運輸、配送一體化物流服務體系,加速國際物流網絡的構建。
數據見證著開封綜保區的崛起:2024年,開封綜保區一線進出口值達75.5億元,占開封市進出口值的36.9%,同比增長6.6倍,在河南省排名第3位,全國位列第103位,超額完成封關運營首年進出口目標任務,助力開封市外貿總值突破200億大關,實現總量、增量、質量“三量齊升”,增速穩居河南首位。
“我們圍繞區內汽車及零部件加工、藝術品展示交易、醫療健康研發等重點產業方向,堅持'先定位、再設計、后招商'協同推進,為企業打造'拎包入住'的優質環境。通過建立'一企一策'機制,精準把握企業需求,打出了一套穩外貿促增長的'組合拳'。”開封片區管委會調研員秦志國表示。
立足特色,開封綜保區正在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廣闊舞臺。
圍繞“保稅+文化”特色,積極探索打造文化特色綜保區。預計到2025年底,世界第二大、全國第二個、中原第一座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將在這里建成,將以高速、完善、低成本的一站式服務,搭建便捷高效的文物藝術品進出境通道,助力河南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大步邁進。
圍繞“保稅+陸港”特色,全力爭做亞歐陸橋上的重要節點。開封國際陸港作為開封綜保區重要物流支撐,目前項目非涉鐵部分已全部完工,涉鐵部分預計今年6月完工。投入使用后,將有效聯動鄭州國際陸港、鄭州航空港,推動海、空、鐵多式聯運發展。
圍繞“保稅+農業”特色,建設現代化農業發展基地。依托開封優質農產品資源,規劃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及配套冷鏈倉庫,通過聚集技術、人才、資金和信息等要素,實現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環節的有機銜接與協同發展,推動農業向精深加工、商貿流通等二、三產業延伸,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
“文化出海”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
長期以來,海外文物回流面臨專業性強、外貿數據統計困難、國際物流成本高且時效性差等難題,導致大量文物回流受阻。為破解這一困境,激活文化產業創新活力,開封片區率先開設“海外文化驛站”,開創了海外文物回流新模式。
通過搭建跨境文化交流平臺,構建“鑒定-展示-交易-孵化”全鏈條服務體系,開封片區探索出文物回流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這一創新舉措,不僅為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鋪就“回家之路”,更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與“引回來”雙向循環的典范。
據了解,海外文化驛站采取點對點運輸方式,全程采用專業的貨物托盤進行運輸,杜絕一般物流公司存在的拋物作業等陋習,更大程度地保證文物運輸安全。通過在美國、日本設立的海外文化驛站,目前已回流文物6批次,共93件(套)。
“與回流人自行聯系快遞公司,通過商業快遞、郵政小包等運輸方式相比,我們的運輸清關時效提高3-5倍,物流成本壓縮至五分之一。”據經開數字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啟明介紹,以從美國向開封郵寄一件60cm^3的包裝箱為例,通過商業快遞的國際運費為1800美元,而由海外文化驛站集貨后轉運至開封僅需249美元,成本下降約86%。此外,海外文化驛站以企業國際一般貿易方式申報,繳納的關稅比例更低。
作為全國自貿片區中唯一以發展文化產業為主的片區,開封片區積極推動文化“出海”,文化產業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
據了解,開封片區持續探索完善河南省對外文化貿易共建體制機制,聯合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商務廳、省文物局、鄭州海關等部門,依托開封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計劃建設河南省對外文化貿易中心,打造“一基地一中心+N個分中心”的聯動發展格局。同時,開封片區與中央美院、中國傳媒大學、芭莎藝術等合作打造第八藝術街區,共建全球藝術市場大數據中心、藝術市場文獻中心、藝開劇場、藝開美術館等,打造了河南首個城市美育中心。
2024年5月,開封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受邀參加2024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舉辦了“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主題展;8月,開封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一帶一路”中原文化歐洲行活動入選國家“2024年千帆出海”重點行動。此外,開封片區還舉辦了國瓷·鄭商瓷特展、開封市中國花鳥畫暨篆刻作品展等活動,向世界展示了中原地區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中醫藥“破壁”開拓國際化新賽道
中醫藥產業是開封片區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開封片區依托本地中醫藥資源優勢,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合作,推動中醫藥產業現代化、國際化發展。目前,已吸引了一批中醫藥企業入駐,形成了涵蓋中藥材種植、研發、生產、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走進綜保區內的千草堂(河南)中藥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奈孝凱正以清代名醫吳師機的古法熬制著膏藥。“我們秉承'傳承不守舊'的理念,讓千年技藝與當代需求接軌。”據奈孝凱介紹,公司深耕中醫藥領域,將千年文化精髓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一方面,延續傳統膏藥制作工藝,創新推出藥食同源產品,讓古法炮制煥發新生;另一方面,通過四季養生膳食調理,創新推出中藥飲片,將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彰顯對中醫藥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千草堂的發展模式為中醫藥國際化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這背后離不了開封片區的制度創新。近年來,開封片區依托開封市中醫院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暨自貿區醫院,融入“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國家區域中醫內分泌診療中心、國家首批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三個“國字號”子項目;依托河南遐齡生物、北京漢氏聯合生物、開封市中醫院中醫藥實驗室,成立惠濟生物技術中心,開展干細胞臨床前沿醫療技術研究,加快生物技術臨床轉化和應用。
據開封片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戰軍介紹,接下來,開封片區將聚焦產業鏈創新,依托開封市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暨自貿區醫院,謀劃建設大宋中醫藥文化養生產業園;依托貝威科技,探索設立國家級臨床前藥物心臟安全評價中心,加速建設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研發基地和電生理專業人才培訓基地;依托惠濟生物技術中心,促進細胞產業的專業化聚集,打造國家級細胞產業基地,吸引國際細胞治療、生物技術的龍頭企業入駐開封。
區港一體化暢通“內陸-沿海”物流新樞紐
開封,這座八朝古都,因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在現代化發展道路上按下了“加速鍵”。
開封片區地處中原城市群核心位置,以對接“空陸數海”為支撐,在推進鄭州與開封同城化、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進程中,擁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依托自貿試驗區平臺優勢,開封持續完善高能級開放平臺體系,打造鐵路港、公路港、水港、航空港、數據港“五港合一”的開封港,聯動數智綜保區建設,正在加速構建“區港一體化”發展模式。
鐵路港方面,通過開封國際陸港鐵路專用線的建設,向東可以推動陸海相通,實現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向西可以加入鄭歐班列,深度融合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發展。
公路港方面,G30、G45、S82、S25、鄭開、鄭汴、開港等多條高速及省內快速通道穿境而過,半小時直達新鄭國際機場。
水港方面,依托賈魯河航道,利用渦河、運糧河、馬家河、惠濟河等干、支流河道建設開封港,將開封市及其腹地銜接至賈魯河而后直達江海,打造“中原出海新通道”。
航空港方面,開港大道貫穿片區直達新鄭國際機場;開封至新鄭國際機場的城際鐵路公交化運行,可以開展空鐵聯運;開封綜保區、國際陸港與新鄭國際機場開展跨關區查驗協作+監管互認,通過在開封綜保區設立鄭州機場航空前置貨站,打造集收運、預安檢、理貨、報關等功能于一體的航空貨站,將航空運輸延伸至綜保區,實現貨源地收發運、屬地報關查驗、卡車轉運等一站式服務。
數據港方面,開封綜保區正全力構建數字綜保區,以數字港為核心引擎,集成信息采集、高速傳輸、智能處理與綜合應用功能,旨在通過高性能數據中心、云計算與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打造高效、安全的信息基礎設施。
什么是區港一體化?據介紹,開封國際陸港緊鄰綜保區東片區,作為開封綜保區重要物流支撐,是河南省唯一一個實現區港無縫銜接的內陸開放高地,并成功入選河南省多式聯運項目庫。其充分發揮鐵路運輸方便快捷、四通八達的區位優勢,打破“以運定產”的局面,重點打造以“保稅+”為核心,集聚口岸功能的全新發展模式,為園區企業提供可靠的物流保障。
“區港一體化不僅是物理聯通,更是制度、產業、創新的深度協同。”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開封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鄭紅英表示。
從“開封制造”到“開封智造”,從文化出海到中醫藥破壁……開封片區不僅是改革創新的試驗田,更要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高產田。這座曾以“汴京富麗天下無”驚艷世界的歷史名城,正將千年古都的開放基因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在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宏偉畫卷上,續寫“自貿引領”的輝煌篇章。(記者 杜元釗)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