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力+場景”雙驅動 鄭州將發力AI新賽道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07





      發力當前競爭最激烈的賽道,鄭州出臺專項政策。


      日前,《鄭州市場景驅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對外公布。搶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新高地,鄭州有哪些“硬實力”?直面產業風口,鄭州將如何發力?


      布局“黃金賽道” 鄭州出臺專項政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作為重要驅動力量,成為各地競相布局的“黃金賽道”。


      作為經濟大省的“龍頭”,鄭州此次發布的《行動方案》,定下了兩步走“小目標”:


      ——到2025年年底,建成10個創新平臺,形成20個深度融合應用場景,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和相關產業規模分別超過350億元和2000億元。


      ——到2027年年底,建成態勢發展良好、企業活力迸發、創新集群活躍、應用場景泛在、敏捷治理安全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體系,助力鄭州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新高地。


      同時,《行動方案》還布置了多個重點任務,提出“推動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并在醫療、工業、農業、文旅、社會治理、生態保護、防災減災、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明確了推進路徑。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公共管理系主任尹西明在解讀《行動方案》時直言,該《行動方案》是國內目前首個以場景驅動創新為核心邏輯,以“人工智能+場景”和“場景+人工智能”雙向互促為基本路徑的地市級專項政策。


      政策和市場的“雙向奔赴”


      想在人工智能領域成為“高地”,鄭州為何瞄準“場景驅動”?


      “這是基于鄭州目前實力和發展需求的‘雙向奔赴’。”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趙西三認為,鄭州有自身的短板和優勢,選擇發力“場景驅動”是最優解。


      2024年6月,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和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研究院聯合發布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2024)》報告。


      根據該報告,中國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數排名中,鄭州位列第24位;在中部六省中,排名不及武漢、合肥、長沙;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末位。


      鄭州在企業實力、創新水平、資金支撐等方面與“先進生”相比都存在一定劣勢。


      不過,背靠人口大省河南,鄭州人才資源、數據資源豐富,同時,作為制造業大市,鄭州工業門類齊全,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7個,涉及367個細分行業,能為人工智能提供豐富的開發場景。


      “人工智能技術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只能是不成熟的技術。”在趙西三看來,我國沿海部分地區擁有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也需要向內陸地區尋求更大的市場應用場景空間,鄭州若能搶抓機遇,不但能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助力,還能降低企業智能化轉型的成本。


      因此,鄭州需要依托自身廣闊的市場潛力和豐富的數據資源優勢,以場景需求驅動技術創新,加快發掘數據要素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走出屬于鄭州自身的、獨具特色的人工智能發展道路。


      挖掘場景“金礦”“先進生”有秘籍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人工智能的盡頭是算力。


      如何夯實算力底座?鄭州已開始探索。


      鄭州與甘肅慶陽、新疆哈密合作,探索建設全國首個集約型、系統性、跨區域算力網絡“鄭慶哈城市算力網實驗場”。加快5G建設,當前,鄭州5G網絡規模居全國第一方陣,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41.34個,位列全國第六;互聯網網內、網間平均時延分別居全國第一位、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行動方案》再“加碼”,明確加快推進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國家超算鄭州中心、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或提質擴容;探索建立全市算力統籌調度平臺;扎實開展數據開放基礎制度建設,加強公共數據治理,加大共享開放力度,推動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等。


      除了挖掘自身潛力,趙西三提醒,鄭州還可借鑒外地先進經驗。


      如安徽合肥成立了全國首個城市場景促進機構——合肥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成立前兩年,該中心便服務企業超1000家,挖掘場景需求超600個,促成意向合作超70項。此外,當地還常態化向社會發布場景機會清單,不斷賦能企業成長,加速產業升級。


      四川成都在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加掛“成都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牌子,新設立“場景創新部”,組建專業力量進行實體化辦公。該中心分行業、分領域、分區域組建場景創新工作小組,形成了涵蓋全市重點產業鏈、市級行業部門、市屬國有企業、區(市)縣的場景創新工作力量。(記者 孫科)


      轉自:大河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