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三門峽:發展核心景區帶動鄉村脫貧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27





      “開發一個景區,富裕一方百姓”已經成為推動旅游扶貧工作的重要方式。近年來,河南三門峽市以創建核心景區為抓手,帶動周邊鄉村旅游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景村相融促發展
     
      盧氏縣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山區縣,作為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河南省“三山一灘”扶貧工作重點縣,脫貧攻堅任務異常繁重。
     
      新坪村位于豫西大峽谷所在的盧氏縣官道口鎮,第一書記周群樸說,這里曾是鎮里最偏遠、最貧窮的村子。2004年春天,鄭州公交總公司投資開發了村里的大淙潭旅游項目,并立足良好的生態條件和優美的山水風光,利用天然河道開發漂流景點,發展觀光休閑、度假旅游,逐漸形成了“天下漂流,爽在豫西”和“靈秀豫西,養生福地”兩大特色品牌,2006年10月,這里更名為“豫西大峽谷”,同時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周群樸介紹,豫西大峽谷景區方圓18平方公里,與1100多人的新坪村完全融合在一起。景區建設發展從開始就把增加群眾收入、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放在首位。他們幫助村里成立了農家樂協會,經過充分發動、示范引導、培訓提升,幫助群眾開辦農家樂。多年來,景區內核心游覽區漢東、漢西兩個自然村幾乎家家辦起了農家樂。據了解,有些村民自辦起農家樂后,年收入超過30萬元,在村里蓋起了3層樓房,買了轎車,還在城里置業安家,過上了小康生活。昔日找不到一家磚房的新坪村,如今紛紛蓋起了樓房,村民們過上了好日子。
     
      另外,景區建設還改善了村里的基礎設施,提高了群眾的生活水平,連道路交通、吃水用水、夜間照明、污水處理、垃圾清運等方面的問題都得以解決。村民有的開商店,有的開飯店,有的應聘到景區當員工,家庭收入大大增加。
     
      更多村民享收益旅游扶貧、鄉村振興的共同
     
      目的是讓農民受益。新坪村雖然依靠豫西大峽谷景區帶動有了變化,但該村至今仍是貧困村,主要原因是景區核心區外占半數以上的群眾還是靠天吃飯、廣種薄收。因此,離景區遠一些的村鎮該怎樣通過旅游致富,成為豫西大峽谷景區董事長田偉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為此,田偉成立了以村民為主體的股份合作社,讓農民成為旅游開發的參與者與受益者,讓農民的土地、房屋變得值錢。2015年,豫西大峽谷景區成立了三門峽百草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計劃用三四年投資1.5億元,流轉土地1萬畝,發展觀光花卉、水果、中藥材種植。他們還以河溝、麻溝兩個偏遠自然村為基礎,率先示范發展,并取了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豫西百草園。
     
      新坪村的村民則通過豫西百草園獲得土地流轉租金、景區務工薪金和房子入股股金。2017年9月29日,豫西百草園召開了第一次股東分紅大會。當天,景區向22戶100名農民股東發放了10萬元紅利,每人領到1000元,每家還額外領到了糧油和月餅。分到錢的村民說:“第一次參加分紅大會,沒想到景區開業不到半年就分到這么多錢,以前從來不敢想。景區開發給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
     
      除了豫西百草園,2016年年底新坪村還建起了百果園合作社,流轉土地500多畝,栽種草莓、葡萄、大棗等特色水果,發展水果種植、采摘觀光,與豫西大峽谷、豫西百草園形成優勢互動,帶動村里經濟再上一級臺階。同時,合作社還與36戶貧困戶簽訂協議,通過分紅、務工等形式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區域帶動顯成效
     
      今年春節假期,央視新聞頻道、中國國際電視臺對陜州地坑院民俗文化進行輪番報道,累計播出44次、時長達180分鐘,讓世界看到陜州地坑院風貌。在宣傳的強勢推動下,陜州地坑院累計接待游客31.55萬人次,日均接待游客4.5萬人次,最高峰值達5.76萬人次。陜州地坑院游客接待量、旅游綜合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受地坑院景區帶動,春節假日期間,陜州各類賓館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達到93%以上,城區星級賓館、商務酒店在春節前就早已預訂一空。淺水灣、金浪溫泉、御海溫泉、天鵝溫泉等中小型溫泉酒店以及溫塘村家庭溫泉旅館也賓客爆滿,累計接待游客超過4.6萬人次,餐飲、住宿、娛樂等綜合收入1000余萬元。
     
      陜州區旅游局局長王麗娟表示,早在幾年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作為傳統的農業種植鄉鎮,隸屬于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陜州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在城鎮化過程中,不少地坑院荒廢,捶草印花、以黑色為主的剪紙、板腔音樂鑼鼓書……傳統民間技藝一度瀕臨失傳。
     
      為了打造龍頭景區,發展鄉村旅游,陜州區張汴鄉曲村借助上級扶貧政策、危房改造和土地整理項目,整合資金300余萬元,發動群眾集資1100余萬元,對全村103座地坑院進行了修復性建設。2016年5月,由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的陜州地坑院景區開業。景區內,藝人們展演民間藝術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有效帶動了周邊群眾致富,昔日耕田種地的“泥腿子”端起了“文化碗”。
     
      據統計,截至目前,陜州區累計從事鄉村旅游相關產業的有1200戶5600余人,人均年增收8600余元。其中,陜州地坑院景區開業以來,有效帶動周邊的曲村等10余個村群眾致富,累計有820戶從事農家樂、手工剪紙、售賣土特產等,年人均實現增收1.8萬元。
     
      王麗娟表示,未來,陜州區將繼續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民俗和優美的自然山水,全面整合、深度開發地坑院、礦溫泉等旅游資源,精心打造“陜州燈會”“陜州十碗席”“陜州鑼鼓書”等文化名片,持續提升陜州旅游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記者 王詩培)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到2020年河南4A以上景區將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

      到2020年,河南省5A級景區及部分4A級景區將建成智慧旅游景區,全省4A級以上旅游景區將實現無線網絡、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視頻監控等功能全覆蓋。
      2017-09-18

    熱點視頻

    對話失控奔馳司機:車子沒改裝過 想跳車時也很恐懼 對話失控奔馳司機:車子沒改裝過 想跳車時也很恐懼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