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來到黃河岸邊的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狼城崗鎮北韋灘村,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大片大片的菊花長勢正旺。“去年的菊花長勢特別好,價格還不錯,這是我領著群眾擴大菊花種植面積的第二年,大家信的過,我很欣慰。”北韋灘村第一書記王杰指著眼前的菊花地說。
2018年5月,王杰被中牟縣交通運輸局選派到狼城崗鎮北韋灘村任第一書記;上任以來,他帶領鄉村“兩委”深入實際,真抓實干,認真謀劃產業脫貧,因地制宜做大做強了村級產業,帶領村民不僅脫貧而且走上了致富路。北韋灘村坐落于中牟縣城東北29公里處,村子身處黃河灘區,早年間深受黃河侵害,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差,2013年被確定為貧困村,村里沒有集體企業,村民以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各自為戰,經濟效益比較低。2018年5月,王書記來到北韋灘村后,引領產業上規模增活力,他認為脫貧攻堅,產業先行。當他看到北韋灘村連片的肥沃土地時,有一個大膽而又絢麗的夢開始在他心底萌動。這個夢,與菊花有關。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王杰說:“我最喜歡元稹的這首贊美菊花的詩了,我想在北韋灘村發展藥用菊花種植項目,打造一片花海,為群眾探索一條通過美好幸福的致富路。”
由于群眾以前沒有種植過菊花,不清楚一年能有多少收入,所以大家都持有觀望態度,不愿意種植。為了引導鼓勵大家種植,王杰書記讓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種植,2018年種植菊花面積約200余畝,并和中國藥材鄭州醫藥公司合作,公司跟種植戶簽訂包收保底協議,該協議保證農戶每畝地收入4500元—5500元,銷路和收益得到了極大的保障。與此同時,王杰向縣里申請了產業扶貧專項資金150萬元,建設了500平方加工廠房,并購買了5套烘干配套設備(干燥滅菌設備、真空干燥機),建成后廠房設備所有權歸北韋灘村集體所有,公司采取租賃形式使用,年租金為10萬元,全部作為村集體收入,用于村內的扶貧民生事業。期間,王杰還積極協調中藥材公司每年給予33戶貧困戶每戶1000元帶貧資金,對貧困戶種植菊花進行免費烘干,烘干廠房和種植基地用工優先選用貧困戶。
群眾看到了菊花種植效益,不出家門就能賣出去,大多數人都愿意種植。2019年,有17戶貧困戶直接參與種植,11戶以勞力入股形式參與到本項目當中,5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將享受產業救助,45戶普通群眾參與種植,總種植面積達1000畝以上,王杰個人流轉60畝土地種植菊花,為整個產業充當試驗田,大大地激發了全村群眾的積極性。考慮到種植面積擴大,趕到采花季節烘干設備不夠用,王杰又申請15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購買4臺烘干設備及其它配套設備,并新建600平方米廠房和1500平方米晾曬場。
為了更好地鼓勵貧困戶群眾種植菊花,王杰還積極探索產業項目獎勵機制,利用扶貧項目收益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戶給予500元獎勵,種植3畝及以上再獎勵500元,種植6畝及以上的獎勵1000元,種植10畝及以上獎勵2000元的基礎上每畝再獎勵200元(流轉土地種植10畝封頂)。此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菊花每畝收益達到3000元及以上的獎勵500元,收益達到5000元及以上的獎勵1000元。
還記得2019年五一期間,為確保菊花能有好的產量和效益,王杰沒有休息,卡著北京菊的種植時間節點,帶領村組干部堅守崗位,深入田地,不分晝夜加班加點的趕工種植。為了減少群眾的投入成本,王杰和村兩委干部一起到山東考察菊花種植機械,購買了一臺四人操作的菊花種植機械。為了不耽擱時間,當天直接將機械運回。菊花種植機的投入使用,大大減少了人工勞力的投入和成本。按照正常的機械運轉情況,每天種植菊花20畝以上。
由于是首次使用,加上人工不熟練,還有土地翻耕不深,土質硬等原因,導致機械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出現問題。王杰就和駐村隊員時刻堅守一線,聯系技術員、購買機械配件,有時忙到中午一兩點,甚至忙到晚上十來點都顧不上吃飯。愛人埋怨說:“我懷孕的時候,你忙,不再身邊也就算了,如今有個假期想讓你倍我和孩子出去逛街你沒時間,給孩子看病你沒時間,你咋恁忙咧!”王杰說:“我干的是這份工作,我得對的起這份責任!”王杰本人不算白胖,但也算干凈。五一假期過完后,大家見了王杰都說:“王書記,你這個五一假期是去海邊曬太陽了吧,黑的都不能看了。”
得到了群眾的認可,有的群眾自己發展種植菊花,有的群眾長期在菊花種植基地務工,一年下來都能得到一個自己滿意的收入;2020年在狼城崗鎮黨委的指導下,王杰要帶領他的種植技術團隊走出北韋村,將要面向全鎮推廣藥用菊花種植產業,帶動全鎮的群眾和貧困戶;2020年計劃現在全鎮第一期流轉3000--5000畝土地,與東方金典集團公司合作,建設1萬平方的標準化菊花加工產業園;種植基地和加工園區可提供就業崗位800—1000個,產值達2千萬元左右;
駐村工作隊員小金說:“王杰書記為了村里的群眾能有一個好的產業項目,想盡辦法,已經把北韋灘當成了他的第二個家,把群眾都當成了自已的家人,記得他父親生病住院的時候正好趕上菊花擴大種植,為了更好地指導好群眾種植,他放棄病床盡孝,選擇了田間地頭的守護。”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他選擇了前者,那片花海為證,見證了王杰的付出和辛勞,見證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駐村期間,王杰協調資金1000萬元為北韋灘村新修生產道路9000多米和村內入戶道路、安裝路燈、購買變壓器,極大的改善了全村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協調資金25萬元為33戶低收戶家庭進行“七改一增”改造;協調300萬元建成1000平方米加工廠房、菊花烘干設備及其它配套設施,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33低收入戶年收入每戶提高3000元以上;為15戶低收入戶17人聯系就業崗位,工資均在2800元以上;聯系愛心企業為6名貧困戶大學生愛心捐助10萬元,為該村小學捐贈愛心校服600套,為全校疑似近視的學生免費鑒定,后期免費為6名學生跟蹤治療,為2名患有重病的貧困戶聯系愛心人士捐贈救助金4萬元;并成立交通運輸局愛心扶困基金,解決貧困戶重病住院合作醫療報銷以外的相關費用。2019年初,王杰帶領村民成立北韋灘村菊花專業合作社,注冊有以“北韋灘村”命名的商標,大力推廣本村自己的品牌,成立了以村集體絕對控股的公司——河南田園之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以種植中草藥和菊花為主,吸收全村群眾和社會其他人員入股。
王杰一路走來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守和擔當,這份堅守、擔當源自對黨和人民的殷殷初心和使命。2018年7月,王杰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2019年4月,王杰被評為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如今,在北韋灘村只要提到王杰,沒有人不夸贊他,都齊豎大拇指夸贊這個在平凡中堅守、在堅守中奉獻、在奉獻中書寫忠誠的第一書記。
“扶貧路上,不落一人。”王杰說,“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正是這種擔當和責任成就了王杰書記的善于作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事業。融入群眾,工作投入是他給我們的印象。初見王書記,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皮膚,普通的黑T恤衫,完全是一個“村上青年”的樣子,等到坐下來聽他講產業的發展,講誰家兩口怎么在管理菊花時,你才真正感覺到這位書記心在產業,心系群眾,心思縝密。清晰的工作思路,踏實的為民情懷是他造福北韋灘村的根本。 (朱廣平 張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