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政策可好,好哩很”,“能干一天,就干一天,手不閑著,每天都很充實”,正在忙著給香菇袋穿孔的李春花隨口而出。
李春花,現年66歲,家住河南省南召縣皇后鄉辛莊村水泉組。2015年底,根據李春花家的特殊困難,按程序被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享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分子。
按照“因戶施策,因人制宜”的原則,結對幫扶干部對李春花家的產業發展進行了反復推敲和對接,最終選定了在家種植香菇項目,一是周期短,當年種當年見效;二是勞動強度小,家里都能種,便于照顧家人;三是技術簡單易學,產品銷路暢通,賺錢穩妥可靠。
定好了方向,選準了項目,說干就干,一干就必須干成。2016年春上,李春花張羅著買進鋸末,又從南陽市西峽縣雙龍鎮引進菌種,開始起步種植柞木袋料香菇3000袋,政府給予到戶增收5000元。
為保證香菇種植一次成功,李春花參加了南召縣農技部門在村里組織的香菇種植技術培訓班,經鄉村干部牽線,還與縣里食用菌種植專家建立了“一對一”科技指導,親自“手把手、一帶一”傳技術、教管理,精心護航,全程指導。到了秋季,李春花家第一年種香菇就凈賺13000多元。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小試牛刀、初嘗甜頭的李春花從2017年起,逐年擴大香菇種植規模,從5000袋、8000袋、10000袋,到今年的12000袋,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2019年,在享受醫療扶貧、健康扶貧、農村低保等行業政策的基礎上,李春花家人均純收入超過了20000元,實現了高標準脫貧。如今,家里也有了積蓄,再也不用伸手借錢了。
“好好管理,一袋香菇能賺5塊錢”,李春花經過幾年的種植經驗積累,算起經濟賬來頭頭是道。現在莊上種植香菇的越來越多,不時有人上門請教經驗,李春花總是毫不保留全盤傳授。“扶貧政策這么好,黨的恩情這么大,咱給鄉親們指指路、傳傳經,沒有啥舍不得哩”,李春花開明地說。
“黨委、政府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戶利導的原則,支持引導貧困群眾發展辛夷、柞蠶、苗木花卉、林果、香菇等短平快致富項目,實現了走得穩、脫得實、能長遠,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南召縣皇后鄉鄉長徐帥彬說。(倪申 廖濤 李祖全)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