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沒想到,原來我挖的野山藥這么值錢!以前五塊錢一斤還賣不出去,很多放放都自己吃了,現在放到網上,都能賣十五塊呢!我多跑幾道溝,這一季兒能多掙二三千呢!”扒地村五保貧困戶許金祥樂呵呵地說道。
一年四季,這里的山拳菜、山核桃、栗子、野生獼猴桃、野山藥、山蜂等物產資源豐富,村民吃苦受累,爬了幾個山頭,走了幾道坡溝,采摘到這些山貨,可如何賣出去,怎么賣個好價錢卻成了一個大難題。駐村工作隊了解到群眾的困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出點子,謀出路,積極尋找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最后,與喬端鎮荊子垛電商基地達成合作協議,簽訂包銷收購合同,形成了“支部+企業+互聯網+農戶”的模式,以電商促銷、直播帶貨的新模式新業態,把村里的山貨變網貨,走向大江南北,走進千家萬戶。
南召縣喬端鎮扒地村位于鎮區北部,全村村民85戶265人,山林廣闊,耕地面積少,自然資源豐富,是一個典型的深山偏僻小鄉村。南陽市總工會自2017年11月派駐到扒地村駐村幫扶以來,出實招、下實功、見實效,重抓重推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夯實產業振興基礎。
針對扒地村山茱萸種植廣泛的資源優勢,駐村工作隊統一謀劃、統一部署,打造山茱萸種植示范基地2處,提高山茱萸標準化生產水平。成立扒地村山茱萸種植惠民合作社,所有貧困戶以自家種植的山茱萸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以1元保護價收購群眾種植采摘的山茱萸,確保價格波動時群眾收益不減。目前,全村26戶貧困群眾全部發展山茱萸種植產業,每年戶均增收3600余元。
扒地村村民向合作社出售采摘的山茱萸
小小的村落,幾十戶人家,發展山羊、黃牛養殖的不少,就是規模太小,零零散散。借助南陽市總工會舉辦的“勞模助力脫貧攻堅”活動,駐村工作隊調動駐村單位力量,協調河南天工集團、河南四建南陽分公司兩大企業捐資10萬元,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幫助養殖戶擴大山羊養殖規模,提供技術、銷售渠道幫扶,壯大扒地村山羊養殖產業。
“我原來沒本錢,就養了十幾只羊,放羊、清羊糞,活兒一樣不少,錢倒是沒掙多少。你們幫我建羊圈、買羊群,我這一天天還是放羊,卻是六七十只,看著這么大一群羊,想想今年能多掙三四萬,我放羊更有勁兒了!”低保貧困戶蘆金安笑瞇瞇地向第一書記姚彤巖感謝道。
今年春,受疫情影響,有幾戶村民沒能外出務工,琢磨著整日閑在家中也不是事兒呀,看著這幾年養蜂的效益不錯,他們就主動向村里的養蜂戶請教養蜂技術,買了蜂箱,準備在家搞起蜜蜂養殖。半吊子出身,不懂怎么聚蜂,很快就損失大半。駐村工作隊聽說了這事兒,回到市總工會,聯系全市養蜂行業的龍頭企業,帶領扒地村蜜蜂養殖戶到西峽縣德森蜂業參觀學習養蜂技術,商談蜜蜂養殖合作意向。工作隊協調資金5萬元,向德森蜂業購置了100箱蜜蜂,免費發放給村里的養蜂戶;德森蜂業負責進行全程技術指導,中間損失包賠,產蜜后包收包銷,保護養蜂戶的收益。
德森蜂業技術員手把手指導扒地村養蜂戶養殖技術
“脫貧致富,幫扶是外力,自身內力是關鍵。堅持長短結/合,既‘輸血’送溫暖,更‘造血’管長遠,這才是我們駐村幫扶人員該做的。”扒地村駐村一地書記姚彤巖經常和隊員們這樣說。
精準脫貧,產業是基礎;沒有產業支撐的鄉村,振興工作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扒地村以產業發展推進產業興旺,以產業興旺帶動扒地振興。如今,村里帶動群眾致富的合作社2個,家家戶戶發展山茱萸種植業,閑時采摘山貨28戶,山羊養殖11戶600余只,黃牛養殖7戶83頭,養蜂17戶300多箱。產業發展紅紅火火,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變化也是日新月異,村級治理能力不斷提高。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腰板硬起來了,精氣神也聚起來了,再也不是那個別人一提起就搖頭的“窮扒地”了。
看到扒地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喬端鎮黨委書記余春來感慨道:“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要搞好頂層設計,提前謀劃,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擼起袖子、甩開膀子”的干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多下繡花功夫,多積尺寸之功,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倪申 廖濤 魏孝)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