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固廢領域首個地方標準《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用于礦山采坑回填和生態恢復技術規范》近日正式發布。該標準將于9月15日起正式實施。
據悉,此項標準由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內蒙古自治區固體廢物與土壤生態環境技術中心、包頭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等7家單位聯合研究起草,由包頭市生態環境局在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過程中總結工作經驗后提出。其發布和實施標志著內蒙古自治區利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回填和生態恢復進入有標可依的新階段。從全國范圍來看,其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用于礦山采坑回填和生態恢復首開先河,是“無廢城市”建設的制度和管理創新。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為:山西、內蒙古、河北、遼寧和山東,分別占全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的11.6%、9.6%、9.3%、6.9%和6.8%。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超過1億噸的行業有7個,居前五的行業依次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分別占全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的20.7%、15.3%、14.6%、13.2%和12.6%。內蒙古工業固廢堆存量目前已超過15億噸,每年產生量在1.3億噸以上。大量工業固廢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壓力。
相關專家表示,此次出臺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用于礦山采坑回填和生態恢復技術規范》適用于利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對礦山采坑進行回填和生態恢復過程的環境本底調查、環境風險評估,以及回填和生態恢復的設計、運行和管理。標準規定了利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對礦山采坑進行回填和生態恢復的工作流程、基本要求、本底與固體廢物調查、回填可行性分析、回填要求、生態恢復要求、污染控制要求、環境質量監測及相關管理要求,既解決了大量采坑開展生態恢復過程中所需充填材料的來源問題,同時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合理可控去除、二次污染防治以及采坑區域生態恢復治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記者 劉曉慧)
轉自:中國礦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