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農田里,農作物盡情沐浴陽光,爭相邁向成熟期。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五家子村安保農牧專業合作社大豆種植基地,既有清一色的大豆,又有一高一低帶狀排列“夾”在玉米中的大豆。遠看一片蓬勃碧綠,近看顆粒飽滿的豆莢爬滿了大豆枝干,一派喜人“豐”景。
據合作社理事長劉利有介紹,今年合作社共種植大豆1000畝,其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600畝,清種400畝,均采用了大壟雙行、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看著長勢喜人的大豆,劉利有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我們涉及3個品種。有黑農84,黑農531,還有今年推的生物育種中聯豆1505,目前大豆長勢很好,去年的黑農84創了全國高產,607斤。今年,預計還有望創高產。”劉利有說。
近年來,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積極響應國家“穩糧擴豆”的號召,在穩面積的基礎上,科學布局農業生產結構,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奏響豐產“奮豆曲”。村民劉長臣通過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所種的地塊都集中連片,加上省心又省力的代耕代種模式以及政府補貼,讓劉長臣種植大豆的信心更足了。“我去年種了100畝地大豆,產量不錯。今年我又增加了一部分,種了180畝地大豆,政府有補貼,長勢非常好。”劉長臣說。
“政策補貼+技術支撐”是扎賚特旗超額完成大豆種植面積的“法寶”,也是調動農戶大豆種植積極性的“定心丸”。近年來,扎賚特旗大力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用規范化、標準化的方式,科學調優種植結構、科學推進田間管理,將用地和養地相結合,實現土地合理輪作,大幅度提升土地產能,為大豆種植創造出廣闊的前景。據悉,2022年扎賚特旗大豆種植面積為45萬畝,今年擴增到56萬畝。
“水澆地基本上采取淺埋滴灌,沒有水澆條件的地塊,全部采取大豆壟三栽培技術,這樣就從技術層面上給予種植戶一個保障,有一個好的效益,第二從政策方面,去年大豆的生產者補貼是320塊錢,今年提高到340塊錢。第三把大豆納入輪作,和米豆進行輪作。這樣每畝補貼能夠增加150元,提高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扎賚特旗農牧和科技事業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于長生說。(白玉亮 包烏云娜)
轉自:新華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