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累計發放資金5200多億元 內蒙古財政惠民補貼直達百姓賬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11





      “尊敬的楊貴榮,您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禁牧補助70.92元,已于9月28日打入您的‘一卡通’尾號хххх的建設銀行卡中,請注意查收。”


      2024年,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居民楊貴榮收到自治區財政系統短信。這是他今年第二次收到補貼到賬短信。


      “按照自治區統一要求,達拉特旗進一步推進財政補貼‘一卡通’兌付方式改革,努力打通財政補貼惠民‘最后一公里’。”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副旗長陳喜榮介紹,近年來,通過推行一張清單管制度、一張卡片領補貼、一套機制堵漏洞、一個平臺管發放、一個專欄管公開的“五個一”改革模式,達拉特旗確保了惠民補貼發放風險防控更加有效,實現了補貼領取更加便捷。


      截至8月31日,鄂爾多斯市今年通過“一卡通”發放財政補貼18.37億元,惠及群眾178.17萬人次。


      惠民無窮期,改革不停歇。“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您2024年1月的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補助,已打入您的‘一卡通’尾號хххх賬戶,請注意查收。”2024年初,興安盟科右前旗察爾森鎮察爾森嘎查的脫貧戶玉杰收到短信,提醒她最低生活保障補助金已經入賬。


      “黨的政策好啊,給了我這么多錢。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1年光補貼就給我2萬塊錢,補貼到賬還挺快。” 說到財政補貼,玉杰高興地說。


      “今年以來,在進一步推進財政補貼兌付方式改革中,我們主要在‘準’字上下功夫。” 興安盟財政局局長李妍介紹,改革中,當地運用公安系統聯網核查補貼發放對象,對殘疾人、高齡人口等特殊人群進行動態認證,實現了對補貼發放對象的精準認定;通過整合農牧、氣象、自然資源、林草等部門信息開展土地信息比對,有效遏制了“騙補套補”等問題,實現了對“地”的精準認定;對生產者補貼這類需要核實種植物面積的補貼,通過生產者上報面積、旗縣市工作人員入戶調查核實、第三方機構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復核,實現了對“物”的精準認定,確保了生產者補貼精準發放。


      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關鍵一招。


      開展財政補貼兌付方式改革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為了通過“一卡通”平臺高效、安全、精準、公平發放財政惠民補貼,內蒙古在創新補貼發放直達機制改革中落子如飛。


      ——自治區選擇群眾關注度較高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黑土地保護性耕作作業補助資金、耕地深松作業補助資金、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奶業振興補貼5項資金,由盟市級財政部門直接發放到群眾手中。


      ——財政部門以自治區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網為基礎,在蒙速辦、財政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增設信息查詢功能,將補貼種類和補貼金額、發放時間及監督部門、監督電話等通過免費短信及時告知補貼對象,暢通了社會監督渠道。


      ——自治區層面建立惠農惠牧財政補貼專項集中調撥機制,強化資金與庫款保障,通過實地督導、印發通報等督促各地集中兌付補貼。


      ——各級財政部門通過“一卡通”系統、預算一體化系統、財稅庫銀橫聯系統與公安、人社、民政、農牧部門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實現了數據實時比對、交互印證,確保了惠民補貼發放對象、發放標準的合理性、準確性、及時性。


      改革效果如何?沉甸甸的數據作答。


      “2008年,內蒙古率先在全國創新開展財政補貼兌付方式改革以來,實現了全區統一管理的‘一卡通’平臺統一發放財政補貼資金。”自治區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08年至2023年,全區通過“一卡通”發放財政補貼5004.25億元,年均增長40.24%。


      從資金主要來源看,中央和自治區財政發放補貼4523.53億元,占比90.40%,惠及群眾5.76億人次;從資金支持農牧業發展看,發放惠農惠牧等生產性補貼1943.01億元,占比38.83%,惠及群眾1.13億人次。


      今年1-8月,全區通過“一卡通”發放惠民補貼209.37億元,惠及群眾3367.24萬人次。至此,全區通過“一卡通”系統發放的財政補貼已超過5200億元。


      改革之光,照亮光榮與夢想的征程。財政補貼兌付方式改革后,內蒙古財政惠民資金發放翻開了嶄新一頁:


      改變了過去財政補貼發放各自為政、過程單一與各村各戶分散發放現金的方式,實現了財政補貼電子化直接支付與直接惠民,實現了補貼資金集中管理、一卡發放、封閉運行;


      規范了補貼資金申報、審批、公示、發放全流程管理,以系統思維和管理理念設置了補貼項目管理、補貼資格認定、補貼資金發放、補貼結果公示與發放補貼過程監督等預警規則,進一步確保了資金安全;


      規范清理小而散、不規范補貼項目234項,保留補貼項目92項,并向社會公布補貼政策清單,讓群眾明白領了什么錢、誰給發的錢、補貼標準是多少等關鍵問題;


      簡化了補貼發放程序和中間環節,補貼資金集中管理、統一發放的“一卡通”平臺,實現了“項目一清單、服務一站辦、申報一口入、補貼一卡發、過程一鍵管、信息一網查”;


      基本解決了發放補貼中“卡出多行”“一人多卡”“人卡分離”等問題,全區“一卡通”社保卡登記率目前已達89%以上,基本實現了一卡領取所有補貼資金,發揮了資金聚集效應,增強了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記者 楊威)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