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十四五”期間黃金增儲約140噸 儲量全國第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07





      10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舉行“提升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實現新一輪找礦突破”新聞發布會。會議透露,“十四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戰略性礦產實現大幅增儲,8個礦種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戰略性礦產增儲任務。其中,新增金資源量約140噸。


      “十四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牢記“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推進礦產資源增儲上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傳統礦業產業轉型升級。


      內蒙古自治區強化地質勘查投入,實現新一輪找礦突破。一是突出找礦成效,推動礦產資源增儲上產。財政出資地質勘查項目成果顯著,新發現包括金、銅、鉬、鎢、螢石、銀、鉛、鋅等礦種在內的礦產地26處。通過對提交的254個區塊建議進行核查,符合出讓條件區塊有57個,包括銅、金、鐵、鉬、鈮、銀、鉛、鋅、晶質石墨等多個礦種,總面積超1500平方千米。“十四五”期間,我區戰略性礦產實現大幅增儲,8個礦種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戰略性礦產增儲任務,鐵礦新增資源量約4億噸、金新增約140噸、鋰新增約70萬噸、鉬新增約5萬噸、錫新增約6萬噸,晶質石墨新增約1700萬噸,螢石新增約800萬噸。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優勢礦產保有資源量較上一年又有提升,其中,煤炭資源量新增約18億噸、鉛新增約50萬噸、鋅新增約40萬噸、銀新增約2800噸。


      二是聚焦重要礦產,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十四五”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地質找礦工作,持續加大找礦投入。2021年至2024年,自治區財政共投入18.6億元,聚焦銅、金、鉬、稀土、鈮、鉭、鎢、螢石等戰略性礦產及銀、鉛、鋅等自治區優勢礦產,圍繞能源資源基地、重點調查區和重點勘查區等重點區域,部署地質勘查項目352個,持續強化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同時,自治區礦產資源開發市場持續升溫,社會資金參與地質勘查的投入逐年上升。


      三是強化政策引領,提升能源資源保障能力。今年,內蒙古自治區在赤峰市、錫林郭勒盟開展社會資金參與基礎地質調查試點工作,推動區內國有地勘單位先行先試,探索建立社會資金參與找礦工作激勵機制。


      此外,內蒙古自治區還加強戰略資源和能源基地建設,強化礦產資源要素保障;拓展區塊來源,強化礦業權市場化出讓。


      下一步,內蒙古自治區將加快把優質的礦業權投向市場,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希望更多的企業參與礦業權市場化競買,到內蒙古投資興業,共同推動自治區更快更好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勢。


      答記者問


      問題一:按照國家安排部署,自治區開展了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目前主要成果有哪些?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管理處處長 周朋翰:


      “十四五”以來,我區新增大中型非煤戰略性礦產地42處。從規模來說,14處規模達到大型,28處規模達到中型。從礦種來說,鐵礦新增大中型礦產地6處,1處大型礦產地位于包頭市;5處中型礦產地為巴彥淖爾市、興安盟、包頭市和呼和浩特市。金礦新增大中型礦產地8處,2處大型金礦位于巴彥淖爾市;6處中型礦產地位于巴彥淖爾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和浩特市。鎳礦新增中型礦產地1處,位于巴彥淖爾市。鉬礦新增中型礦產地1處,位于烏蘭察布市。鋰礦新增3處大型礦產地,位于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鉭礦新增1處大型礦產地,位于錫林郭勒盟。錫礦新增大型礦產地1處,位于赤峰市。石墨礦新增大中型礦產地3處,2處大型礦產地位于巴彥淖爾市和呼和浩特市,1處中型礦產地位于赤峰市。螢石礦新增大中型礦產地18處,4處大型礦產地位于烏蘭察布市、阿拉善盟和包頭市,14處中型礦產地位于烏蘭察布市、阿拉善盟、錫林郭勒盟、赤峰市和包頭市。


      問題二:剛才發布詞中提到了自治區目前推進出讓的160個礦業權,自然資源廳下一步將如何推進?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礦業權管理處處長 張利輝:


      這160個礦業權是我們從自治區找礦成果中精心挑選的區塊,具有很大的找礦潛力和社會經濟效益,具體包括赤峰市42宗、烏海市31宗、阿拉善盟23宗、鄂爾多斯市20宗、包頭市11宗、呼倫貝爾市8宗、錫林郭勒盟6宗、呼和浩特市6宗、巴彥淖爾市5宗、興安盟4宗、烏蘭察布市3宗、通遼市1宗。礦種涉及煤、螢石、銅、金、銀、天然堿等多種關注度比較高的礦種。2024年11月、12月以及2025年我們將按照《礦業權出讓交易規則》以及出讓權限陸續組織市場化出讓,在出讓前我們會組織發改、生態環境、水利、能源、林草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勘查開采禁止、限制區域核查,明確后續辦理用礦、用地、用林、用草、環保、水土保持、取水、產能建設等涉礦審批備案事項是否存在限制性要求,在出讓公告和出讓文件中向社會告知并進行風險提示,防止礦業權出讓后因存在禁止性障礙無法正常勘查開發。請各位媒體記者朋友以及有意向的礦山企業關注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官網以及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相關信息。


      問題三: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之一,請問自治區在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方面情況如何?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管理處處長 周朋翰:


      綠色勘查方面。經過近5年的探索實踐和經驗積累,我廳組織編制的地方標準《綠色勘查技術規程》(DB15/T 3393-2024),今年由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公告》(2024年第3號)正式公告發布。《綠色勘查技術規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創新地質工作方法技術,結合內蒙古生態環境特征和地質勘查工作實際,在地質勘查全過程中,針對森林、草原等不同景觀區,提出分類運用科學高效環保的勘查方法、技術、工藝和設備等手段,減少或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并對受擾動的環境進行恢復,實現地質勘查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互利共贏。目前,自治區財政出資地質勘查項目已全面執行《綠色勘查技術規程》,從立項采集、招標環節嚴格事前審查,實施過程中強化事中檢查,驗收評審環節加強重點評價,全流程落實綠色勘查要求。同時,我廳還要逐步向全區地質勘查行業推廣綠色勘查技術規范,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推動內蒙古地質勘查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綠色礦山建設方面。今年4月,自然資源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綠色礦山建設的通知》,自治區人民政府當月即印發了《關于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通知》,明確綠色礦山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我廳積極響應落實,組織召開了“建立自治區綠色礦山建設協調機制座談會”,成立自治區綠色礦山建設協調機制,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為各部門聯合開展綠色礦山建設評估及監督管理奠定了基礎。同時,高度重視綠色礦山建設的宣傳工作,在中國地質博物館策劃實施《亮麗北疆逐綠而行——內蒙古綠色礦山特展》,宣傳內蒙古綠色礦山建設的成就和舉措;組織召開了全區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現場會,現場觀摩優秀綠色礦山典型,交流先進經驗,解讀最新政策。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綠色礦山344家,其中國家級綠色礦山47家。下一步,我廳將繼續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通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建、社會監督,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全過程,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轉自:中國黃金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