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就把全國的買家和內蒙古的農民連在了一起,讓磴口的華萊士、杭后的西瓜、前旗的枸杞、五原的黃柿子……這些昔日不起眼的地方土特產,走向大江南北。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2015年7月前,內蒙古農村牧區電子商務是零星和企業自發的。2015年7月后,內蒙古啟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爭取和籌集財政資金5.9億元,分批競爭性選擇34個旗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牧區綜合示范。
在政策保障和政府支持之下,以農村青年、大學畢業生為主要群體,以促進優質農特產品網上銷售為工作重點的農村電子商務,一時間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起來。
各旗縣區因勢利導,充分利用現有樓宇、廠房等,建設多功能、多業態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推動電商企業“集聚化、抱團式”發展。
內蒙古農村電商發展迅速,逐漸成為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新手段。和林格爾縣、土右旗等8個示范縣獲得國家支持資金1.48億元,地方配套資金2.23億元,企業投資1.86億元,帶動全區形成發展農村牧區電子商務熱潮,農村牧區電商運營體系已初步建成。目前,內蒙古首批8個2015年示范縣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取得了階段性示范成效。
記者了解到,2017年1~3月,內蒙古電子商務交易額485.06億元,全國排名23,同比增長18.90%,網絡零售額42.62億元,全國排名24,同比增長28.97%。其中,農村牧區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截至2016年年底,已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及運營中心25個,鄉村級服務站735個,培育網商1.7萬個,實現網絡零售交易額10.1億元,物流快遞收發件數量835.96萬件。
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農村電商2016年的交易額達到1.3億元,“黑老夭”“巧什營”“舍必崖”等特色農產品走出了農村,建立了農特產品連鎖店,一大批村民從源頭上實現了脫貧致富。
滿洲里地處中俄貿易的樞紐,航空、鐵路、公路交通網絡發達,是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口岸和外貿優勢明顯,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飛速,已成為當地外貿產業新的增長點。滿洲里市將打造成為交易規模大、集聚程度高、支撐體系強、發展環境好、區域知名度高的跨境電商邊貿新城。
巴彥淖爾目前實際運營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已達到6個,通過制定各類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電商相關企業和個體戶入駐。截至6月底,各電商園區入駐企業和個體戶合計達521戶,上半年實現交易額1.93億元。該市電子商務企業數量已達到1134家,上半年實現交易額19.82億元,同比增長27.4%,帶動就業1.3萬人。第一產業網、北方羊城、河套購、烏拉特網等一批本地第三方電商平臺加速發展,上半年實現交易額4000多萬元。
同時,內蒙古還外引內建電商平臺,促進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引進阿里巴巴、蘇寧易購、京東、郵政和樂村淘、趕街網等全國性、區域性平臺。打造本土平臺,五個示范縣建立河套購、草原淘寶、上都域購、巴林橋、敕勒川商城電商平臺,壯大縣域電商經營主體;整合配送資源,新建改建倉儲配送中心,整合利用縣域郵政、商貿流通和“四通一達”等現有物流資源,推動物流配送覆蓋鄉村。
順豐速運來到內蒙古已經有7年,一直在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帶動地區特色產品外運。以牛羊肉為例,去年順豐外運羊肉4000多噸,銷售額超過3億元。順豐為內蒙古農產品量身定做了一套外運解決方案,幫助農民掌握市場話語權,打破區域限制,為農副產品的電子商務架起了連接全國的橋梁。內蒙古巴彥淖爾的華萊士、烏蘭察布的熏雞等一大批特色經濟產品都搭上了“順豐車”,運往全國各地。
除了發展縣域經濟,內蒙古的農村電商還助力脫貧攻堅,通過在貧困村建立服務站點、平臺優先網售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產品、對貧困人口進行培訓、支持貧困群眾電商創就業等方式實現精準扶貧。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