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土地生態空間管控紅線選擇兩個尺度進行劃定:一是自治區省級尺度的土地生態空間管控紅線劃定,二是典型旗縣級尺度的土地生態空間管控紅線劃定。主體思路是:首先,自上而下從省級層面劃定紅線面積,將指標逐級下達到各個旗縣區;其次,自下而上從縣級層面劃定紅線空間,將范圍逐級匯總到整個省域;最后,使紅線真正落圖落地,并因地制宜制定紅線管控措施。
省級土地生態空間管控紅線劃定方法
1.生態空間管控紅線劃定范圍識別
以大興安嶺、陰山山脈生態保護建設區為全自治區重要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以呼倫貝爾沙地、科爾沁沙地、烏珠穆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毛烏素沙地、庫布齊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巴音溫都爾沙漠、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為防風固沙生態功能區;以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治理區和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科爾沁草原、烏蘭察布草原和鄂爾多斯草原等草原保護治理區為土壤保持生態功能區和氣候調節功能區;以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及重要濕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為紅線熱點范圍。
2.土地生態功能分區
運用SOFM神經網絡模型進行內蒙古自治區土地生態功能分區,將自治區分為東部平原農業保育區、東部森林草原生態盈余區、中部草原生態調節區、西部平原農業保育區、西部荒漠生態敏感區、西部荒漠生態脆弱區6個生態功能區。
3.土地生態空間管控紅線劃定
在生態功能分區的基礎上確定生態保護的重要類型區域。水源涵養區、防風固沙區等不同功能類型區制定不同的劃線規則與評價體系,最后劃定省級土地生態紅線面積27704244.36公頃,占自治區總面積的23.98%。
旗、縣土地生態空間管控紅線劃定方法
旗、縣級土地生態空間管控紅線通過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城鎮空間三者之間的博弈與權衡進行劃定:農業空間是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內耕地總量計算所得;城鄉發展規模的測算方法為最小累積阻力模型法,計算出未來特定時間內城鄉發展能夠擴展的最大邊界;將重要性評價和土地生態敏感性評價等級較高的極重要區域、等級較低的極敏感區域和自然保護區作為生態空間。最后,將三者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劃定旗、縣級土地生態空間管控紅線。
劃定土地生態空間管控紅線有助于全區森林、草原、濕地、農業等四大生態系統趨于穩定,城市等生態系統明顯好轉,生態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強,最終筑牢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徐進才 吳全 范海嬌 趙姍姍 徐艷紅)
轉自:中國國土資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