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農畜產品綠色發展見成效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2-15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區位獨特,資源富集,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而豐富的耕地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是發展優質、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推進現代農牧業和綠色基地建設的有利條件,近年來內蒙古在生態建設、品牌培育、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創新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neimenggu
    (圖片來源:互聯網)
      內蒙古農牧業作為自治區第三大支柱產業,農牧業品牌在消費市場也十分受青睞。2016年,全區糧食產量556.04億斤,實現“十三連豐”,糧食產量居全國第10位,是國家13個糧食主產省區和6個糧食凈調出省區之一,每年可為國家穩定調出糧食250億斤以上。牧業年度全區牲畜存欄已連續12年超過1億頭只,達到1.36億頭只,實現“十二連穩”。羊存欄連續3年超過1億只,達到1.07億只。全年肉類產量258.9萬噸,同比增長5.4%;優勢產區牛奶、牛肉、羊肉產量已經占到全區總產量的89%、72%和83%;全區加工的牛奶85%銷往全國;京津地區的優質牛羊肉供應54%來自內蒙古。可以這樣講,內蒙古的綠色不可或缺、無可替代。
     
      談到綠色發展,有人認為,綠色發展意味著生產成本的提高,因此不易推廣。綠色如何生金?僅農牧業企業而言,一是質量有保障后的品牌溢價,二是農旅融合后的價值延伸。事實證明,只要有效益,主體發力綠色農牧業,便有了內生動力,也會更加注重產品質量,雙向動力持續發展。今年10月,《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印發,這是國家出臺的第一個關于農業綠色發展的文件。《意見》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著力探索“綠色+”特色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產業扶貧等發展模式,讓美麗田原、青山綠水、生態環保成為現代農業的鮮明標志。
     
      綠色產品當以品質為先,品質要依標準為則。現代化的農牧業生產,要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農產品質量和標準體系建設需要同步進行。為了有效帶動會員企業注重產品質量,嚴守標準規范,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標準建設專業委員會,首先在羊絨行業制定并建議會員單位使用執行《內蒙古羊絨原料證書》《內蒙古羊絨制品證書》《內蒙古制造證書》3個證書及使用管理細則,全力倡導全體會員單位提高企業標準化建設,夯實品牌發展基礎。
     
      綠色品牌發展,“輸出”是關鍵。“輸出”是檢驗生產、加工是否符合市場需求的決定性環節。一方面,要深入實施“綠色農畜產品輸出工程”,讓農畜產品順暢、安全地到達消費者手中;另一方面,要通過“輸出”的信息反饋,來調整生產和加工,使之更契合市場,體現價值。
     
      首先,明確輸出內容和方向。重點宣傳、推薦內蒙古有特色、產量大、綠色、有機的農畜產品。國內市場,近期主要針對一二線、人口密度大、季節差異大的城市進行輸出;國外市場,重點輸出乳制品、羊絨制品、馬鈴薯、脫水蔬菜、雜糧雜豆等特色產品。同時,及時跟蹤了解“輸出”情況,加強市場分析研判,適時調整產品品種,盡量使輸出的產品質量、數量均符合市場需求。
     
      其次,暢通輸出渠道。區內,每年舉辦綠色農畜產品博覽會;區外,監督提升北上廣三家綠色農畜產品精品館、體驗館的展示直銷功能,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全國的各類展銷會;國外,擴大羊絨制品在歐洲、美洲、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加大馬鈴薯、脫水蔬菜等推進美國市場力度,鼓勵乳制品企業海外擴張。重點發展“互聯網+”,不斷完善“電商銷售+展示展銷+零售體驗”的管理和運營模式,著力在提高冷鏈配送效率上下功夫,將內蒙古知名度高的牛羊肉等優質農畜產品新鮮、快速、便捷地送到消費者手中。
     
      第三,是注重產品包裝。調研發現,一個時期以來,內蒙古很多優質的農畜產品,比如羊肉、大米、面粉等的包裝存在包裝規格大、外包裝普通等缺點,這和市場的多元化需求、網絡銷售的特點不契合。隨著80、90后成為消費主力,小包裝、精致包裝甚至品嘗裝成為需求,加之南方市場小而精的飲食習慣、網購的運輸要求,都呼喚產品包裝與時俱進。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產品包裝也是其品質的一部分。為此,內蒙古的企業開始注重設計不同規格的包裝,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融合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等元素,設計出獨具民族風情的包裝,吸引消費者目光,促進消費。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自2013年以來,連續評定名優特產品和舉辦包裝設計競賽,其中223家企業、787個產品,獲得“名優特產品”稱號,213家企業583件作品獲包裝設計大獎。
     
      內蒙古經過多年的發展,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農畜產品加工業發展強勁,農村牧區各種新業態蓬勃發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牛奶、羊絨、肉羊等農畜產品加工水平國內領先,基本形成了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模式。近年來,內蒙古大力推進綠色農畜產品輸出和品牌建設工程,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明顯提升;農牧業大數據的應用、互聯網的推廣、農耕文化的挖掘,進一步拓展了農牧業的功能,實現了農牧業的跨界交叉與融合,催生了電子商務、智慧農牧業、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游等新業態和新模式。今年上半年,僅休閑農牧業一項,就直接帶動9.5萬農牧戶,戶均營業收入超過3萬元。這些都為綠色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成為推動綠色內蒙古影響力的重要力量。
     
      正如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所講“我們一定要走好綠色發展之路,使內蒙古的草原林海、沙漠雪原、湖泊濕地成為‘聚寶盆’,讓內蒙古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人民更開心。”(邢彥春)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內蒙古確定“十三五”時期開發區主要發展目標

      內蒙古確定“十三五”時期開發區主要發展目標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開發區發展規劃》,圍繞進一步加快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發揮開發區的窗口、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等方面,明晰了“十三五”時期我區開發區主要發展目標。
      2017-03-21
    • 前兩個月內蒙古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額增長37.1%

      據呼和浩特海關統計,今年前兩個月自治區對“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達89 9億元,增長37 1%。前兩個月,自治區對“一帶一路”國家貿易中,蒙古國和俄羅斯為主要貿易國別
      2017-03-21
    • 前二月內蒙古進出口平穩運行

      1~2月內蒙古自治區主要進出口商品呈現量價齊升態勢。進口方面,原油、煤炭、鐵礦砂、鉀肥、鋸材、木漿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
      2017-03-27
    • 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獲自治區5大類21項支持政策

      從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政策機遇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日前,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支持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建設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明確了支持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的若干政策舉措,
      2017-04-10

    熱點視頻

    一波不平一波又起!18項罪名還沒審完 樸槿惠又要因這事被告上法庭 一波不平一波又起!18項罪名還沒審完 樸槿惠又要因這事被告上法庭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