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芡糊、合粉搋揉、打粉漏絲、撈粉冷卻、掛粉冷凝、解凍晾曬……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復興鎮靠山村老魏家粉絲粉條加工廠里,制作粉絲粉條的工序一氣呵成,院子里晾曬粉條的架子整齊地一字排開,上面一排排晶瑩剔透的粉絲粉條成了春日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從收獲土豆到制成粉條需要30多道工序。我這個加工廠1年有7個月的生產期,常年雇傭12名工人。由于生產的粉絲粉條品質好,許多外地的客戶都來預定,交易額也逐年增加,這粉條真正成了咱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條’。”從事粉條加工20多年的老魏家粉絲粉條加工廠廠長魏志平說起粉條滔滔不絕。
“我們村像我一樣來這兒打工的還有很多。不用東奔西走,在家門口打工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順帶把家里的地也種了,一舉幾得,這小粉條真成了咱阿榮旗人的‘寶’啦。”正在老魏家粉絲粉條加工廠晾曬粉條的賈長海樂呵呵地說。
2017年,阿榮旗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馬鈴薯產業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作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阿榮旗全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該旗的一些粉絲粉條加工作坊以市場為導向,從家庭作坊逐步發展成為規模化企業。“豬肉燉粉條、涼拌粉皮、粉絲湯,小粉條飽了肚皮、鼓了腰包,小粉條可能耐了。”而今,這句“粉條富民有招”的順口溜在該旗大小粉條加工戶中廣為流傳。
音河鄉老紀家粉條加工有限責任公司也是這樣一步一步做大做強的企業。因其質量上乘,口感細滑、柔韌、筋道,“老紀家”牌粉條被市場廣泛認可,穿上了精包裝外衣,走出了小山村,成為旗內外市民餐桌上的美食。目前,音河鄉以老紀家粉條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以36個中小型淀粉加工廠為支撐,年產粉條2萬多噸,產值達4000多萬元。
“阿榮旗有做粉條的傳統,粉條從質量到價格都獨具優勢。以前由于缺乏品牌意識,當地加工的好粉條只能轉手貼上別人的商標出售,讓別人賺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這給我們的粉條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阿榮旗農牧業局工作人員說。阿榮旗大力開展農產品品牌建設,同時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幫助企業貸款融資,用于改善生產技術、注冊商標和添置生產設備等。目前,該旗各種農產品品牌已達70多個。(李晗)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