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包鋼提質增效轉型發展,深化國資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力爭到2019年“僵尸企業”全部出清……在近日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國資委系統工作會議上,內蒙古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金亮表示,2018年內蒙古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深化國資監管體制為突破口,力爭多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效,全力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圖片來源:互聯網)
國企運行質量創三年來最好水平
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國有企業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300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自治區本級、盟市國有企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20億元、38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20%;自治區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45.9億元,同比增長39%,預計實現利潤19.7億元,比上年增盈49.4億元,扭轉了連續兩年整體虧損的局面。
“2017年,內蒙古國資系統把穩增長作為重中之重,堅持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堅決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國有經濟總體運行質量創近3年來最好水平。”張金亮總結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包鋼全年產鋼1420萬噸,其中出口鋼材160萬噸,創匯8.5億美元,同比增長近50%。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80億元,利潤6.16億元,比上年增盈45.3億元,一舉扭轉持續3年虧損局面,實現了扭虧為盈。
“狠抓重點骨干企業扭虧脫困。”張金亮介紹說,去年內蒙古國資委把推動包鋼提質增效轉型發展作為重點,全面落實包鋼“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60條措施,為包鋼盈利打下了基礎。
數據顯示,去年內蒙古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89萬億元,是2012年的2.9倍。其中,自治區本級國有資產總額為0.67萬億元,盟市國有資產總額為1.22萬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2.2倍和3.5倍。
除了收入利潤快速增長,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去年包鋼集團“高效節能環保燒結技術及裝備的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內蒙古電力公司“基于共享共贏理念的電力多邊交易市場創建與管理”項目榮獲全國企業管理創新一等獎。此外,監管企業還獲得了數十項自治區級別的科技創新及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獎。
持續推進國企國資改革
在經濟新常態下,遍布煤炭、鋼鐵、電力等傳統行業的內蒙古國有企業,由于產業與產品低端化、重型化特征明顯,傳統優勢反而漸成前行包袱,地區“一業獨大”、產業附加值低、后續發展動力不足的劣勢顯現出來。去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內蒙古國資系統以改革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推進職能轉變。張金亮介紹說,去年內蒙古制定出臺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大幅減壓審批事項,內蒙古國資委權力清單由35項壓減至18項,相應確定了18項責任清單。同時,加快自治區直屬部門所屬企業的脫鉤改革和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工作。目前,在被納入首批脫鉤改革范圍的26戶企業中,已有2戶企業完成脫鉤改革,14戶企業簽訂了委托監管協議。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過去一年,內蒙古國資國企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內蒙古22戶區直國有企業已有17戶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包鋼集團被列為國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混合所有制資產已占到企業總資產的66%,能建集團去年7月在香港上市;三項(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包鋼精減了近兩成廠處職干部,清理4000多名勞務用工。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全力推動包鋼提質增效轉型發展作為監管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張金亮表示,目前包鋼已完成19項提質增效措施,該做法此前曾得到國務院國資委的高度評價,并上報給了國務院。另外,設立了總規模300億元的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基金,主要投資于內蒙古自治區本級、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屬國有企業提質增效。
強化與央企的戰略合作。在內蒙古與央企的合作懇談會上,達成協議投資近4000億元。包鋼集團與中石化、中鐵建、中石油等央企在產品購銷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內蒙古鹽業公司與行業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國鹽業總公司在資源利用、新品開發等方面展開戰略合作,電力集團設立了國合電力公司駐蒙代表處,參與蒙古國南部電力工業規劃投資建設。
尋求高質量發展最優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國有企業在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承擔著重要任務,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內蒙古資源型國有企業,更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內蒙古國資委的工作報告中,高質量發展是2018年內蒙古國企改革的關鍵詞。“內蒙古一定要在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這個重點上下功夫、做文章,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張金亮說。
從現實情況看,當前內蒙古部分企業運行態勢還不夠穩定,仍然面臨著收入和效益下滑的嚴峻挑戰。對此,張金亮表示,加大減虧治虧力度,堅持一企一策,切實減少虧損企業和虧損面。同時,減輕企業負擔,加快抓好獨立工礦區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全面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此外,嚴控各類債務風險,建立負債率和負債規模雙重管控制度,并力爭在2018年內完成包鋼債轉股工作。
張金亮還介紹說,內蒙古國有資本主要集中在鋼鐵、電力、礦產等領域,總量少、規模小,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亟待提高。對此,2018年,內蒙古將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加大國有資本向現代能源經濟、新興化工、有色金屬加工、大數據云計算、蒙中醫藥、健康養老、旅游等產業布局力度。力爭年內組建完成旅游投資集團,同時調研組建對外投資貿易集團、產權交易集團,國資運營公司等的重組整合要在上半年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工作報告還對“僵尸企業”的處置提出明確時間表。按照少破產、多重組的原則,力爭2019年內蒙古“僵尸企業”全部出清。對于閑置的低效無效資產則不能簡單地一賣了之,要采取多種方式盡可能實現存量資產價值最大化。
此外,張金亮強調加大創新力度。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強度,促進企業技術、產品、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其次,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成立創新發展基金、建設“雙創”示范基地、打造“互聯網+”創新創業平臺等。此外,完善創新激勵機制,探索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措施,加快培育一批優秀企業家、高層次領軍人才、技能大師等。(記者 安路蒙)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