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內蒙古經信委發布消息稱,2016年以來,內蒙古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成效明顯,產業優化升級,發展后勁和保供能力顯著增強。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對落實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予以督查激勵,其中內蒙古因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成效明顯榜上有名。
2016年以來,內蒙古對全區煤礦進行分類梳理,按照應退盡退的原則,確定“十三五”期間退出地方煤礦49處、產能1710萬噸。2016年,完成了10處煤礦、330萬噸產能退出任務;2017年完成16處煤礦、810萬噸產能退出任務;此外還完成了9處、產能270萬噸采礦證過期的在籍煤礦關閉工作。兩年共退出產能1410萬噸,完成“十三五”期間退出任務的82.5%。
2018年,內蒙古計劃退出煤礦11處、產能405萬噸;實際確定退出煤礦22處、產能1110萬噸。三年內將總計退出地方煤礦57處、產能2520萬噸。后兩年,將繼續推進規模小、裝備相對落后、安全保障差的煤礦退出。到2020年,除保障部分偏遠農牧區居民生活用煤外,年產60萬噸以下煤礦將全部退出市場。
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內蒙古煤炭行業利潤穩步提升。2015年全自治區煤炭行業實現利潤329億元,行業虧損面36%。據測算,2017年實現利潤800多億元,比2015年增長144%,行業虧損面降到17%。
在大力推進去產能的同時,內蒙古加快實施煤礦技術改造和整合重組,實現產業升級,煤礦規模化水平和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優質產能明顯增加。目前,內蒙古年產30萬噸以下煤礦已全部退出市場,年產120萬噸及以上煤礦產能占87%,年產1000萬噸及以上煤礦產能占38%,單礦平均規模提升至238萬噸/年,采煤機械化程度97%。全自治區已形成2個億噸級、5個5000萬噸級、8個千萬噸級礦區。
由于煤炭優質產能顯著增加,內蒙古煤炭保供能力明顯增強。2016年、2017年,內蒙古有序釋放優質產能,有效保障了東三省的煤炭供應,實現了既保供又穩價。今年年初,煤炭價格上漲超預期,內蒙古部分煤炭企業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供應煤炭,對平抑全國煤炭價格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內蒙古煤炭已建成年產能10億噸,規劃“十三五”期間煤炭產能控制在13億噸以內,煤礦數量減少至500處以內,在扎實推進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同時,積極承擔保供任務,促進煤炭供需實現動態平衡。(記者石寶川)
轉自:中國煤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