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全區上半年重點工作分析會議近日召開。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黨組書記、廳長孫振云表示,通過集中匯報交流,更好地把脈農牧業農村牧區重點工作、研究重大問題,鼓足干勁推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三牧”工作。
“10大行動”扎實推進
“10大行動”是指導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清單,自今年5月印發以來,農牧業系統凝心聚力,工作開展卓有成效,多數目標任務實現了良好開局。上半年,突出質量興農興牧、綠色興農興牧、品牌強農強牧,全區生產標準化面積達到4731.4萬畝,標準化養殖存欄達到2885.6萬頭/只,主要作物全程標準化生產技術覆蓋率達到44%。施用有機肥5475萬噸,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69%,化肥農藥施用量持續降低。對16個區域公用品牌開展了品牌評價,重點宣傳推介了通遼黃玉米、科爾沁牛、烏蘭察布馬鈴薯等超百億元區域品牌。同時,農村牧區重點領域改革工作進展明顯,全區土地確權工作基本完成,兩個市3個旗縣被新增為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國家級試點,43個旗縣和71個嘎查村開展自治區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被列為國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7個試點省份之一。
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大力度,確保“10大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如期實現 孫振云說,今年是農業農村部“農業質量年”,也是落實“10大行動”的開局之年,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倒排時間表,繪出路線圖,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任務,確保各項行動目標如期高質量完成。
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扎實推進農村牧區重點領域改革工作
上半年農村牧區重點領域改革工作取得明顯進展,這是各地各部門從實際出發,勇于探索、大膽創新、深化改革的結果。但是部分改革按時完成形勢嚴峻、個別盟市存在“躲”“拖”的現象。孫振云透露,他分別給相關盟市的領導寫信,督促農墾辦社會職能改革和烏蘭察布市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幾個盟市迅速行動,改革步伐明顯加快。
增強責任感,切實推進墾區辦社會職能改革 目前,全區墾區辦社會職能改革進展緩慢,尤其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改革上成效不明顯。孫振云要求,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對照工作臺賬和目標任務,做好責任分工,抓好責任落實,確保相關改革任務有力有序推進。
推動鄉村振興開好局
內蒙古自治區同時召開鄉村振興推進大會,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做出了安排部署。孫振云要求,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增強“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切實發揮統籌實施職責,加強與各單位的密切配合,推動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
以科學規劃為先導,精準把握鄉村振興建設定位 要編制好城鄉一體化村莊布局規劃,合理確定中心鎮、中心村、保留村等布局和規模;自治區將編制村莊規劃和建設導則,各地要根據導則結合實際,制定農區、牧區、半農半牧區各類村莊的建設規劃,不搞一刀切,主體工作爭取兩年完成;要統籌考慮產業發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務、土地利用、生態保護,增強規劃的前瞻性、系統性,形成城鄉融合、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同時,要抓好規劃的落實落地,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搞建設。
以發展現代農牧業為方向,推動產業振興 開展農業、畜牧業重點旗縣認定,進一步提升農牧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加快農牧業現代化進程和實現農牧民增收;推進“兩區”劃定,創建20個以上特色農畜產品優勢區,實現主要農畜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推進農牧業標準化,建成高標準農田5200萬畝,扶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重點推廣種養業生產標準152項,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小農牧戶按標生產,提升產品品質;推進品牌興農興牧,開展品牌價值評估和宣傳推介,重點打造羊肉、牛肉、牛奶、馬鈴薯、玉米、向日葵、大米、雜糧雜豆等“蒙字號”品牌和區域公共品牌;實施龍頭企業“排頭兵”工程,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產業化聯合體,促進農畜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新產業、新業態示范旗縣、示范主體創建,建設10個自治區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建設休閑農牧業專業村和生態旅游重點村,打造一批鄉村生態景觀風貌區、風貌帶;實施“互聯網+”農畜產品出村工程,繼續深化京蒙扶貧協作,各地組織篩選31個國貧旗縣優質特色農畜產品,充分利用京東、首農等知名電商平臺,促進產銷對接;實施“萬企幫萬村”行動,以產業扶貧為依托,帶動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
以培養引進為重點,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通過教育培訓、政策扶持、規范管理,每年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1萬人以上;鼓勵和支持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創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示范旗縣20個;實施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行動,以項目為驅動,扶持自治區級產業化聯合體600個,培育農村牧區發展“領頭雁”;實施農村牧區青年電商培育工程,重點培養一批依托電子商務發展的農村牧區創業致富帶頭人。
以文明鄉風為引領,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農牧民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升農牧民精神風貌;建設新時代講習所,圍繞政策法規、農牧業科技、思想道德等方面,開展豐富多樣、喜聞樂見的講習活動,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積極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嘎查村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制定完善村規民約,破除天價彩禮、鋪張浪費、厚葬薄養、高利貸等陳規陋習;舉辦農牧民豐收節,把節慶活動下沉到縣、鄉、村,文化活動要豐富多彩,突出地方民俗特色,讓農牧民成為節日主角,傳承發展農耕和草原文明。
以打造過硬基層黨組織為基礎,推動鄉村組織振興 建立“第一書記”選派與管理工作長效機制,完善考核辦法,引導第一書記著眼村級長遠發展,做實做細基礎工作;深化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牧民變股東為改革方向,盤活集體資產資源,讓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找準基層黨建融入鄉村振興的切入點,支持探索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徑,重點推廣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成功模式;深化農村牧區改革,統籌推進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草原確權承包、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等綜合改革任務,進一步激發農村牧區發展活力。
以示范帶動為先行,全域提升美麗鄉村風貌 堅持先易后難、以點帶面,推進示范旗縣、示范村、示范戶建設;開展美麗鄉村多類聯創行動,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精品村、美麗鄉村示范縣、美麗鄉村風貌帶,形成良好的項目示范效應;美麗鄉村建設每個村都要“因村制宜”,做到“一村一設計”,堅決避免“千村一面”,注重發掘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保護傳統村落,保留傳統民居,留得住鄉愁;以社會綜合治理創建工作為載體,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入推進美麗鄉村綜合治理;加強鄉村法治宣傳教育和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牧民學法、用法、守法意識,將美麗鄉村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助力鄉村振興穩步推進;通過新媒體、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強化宣傳推廣,發揮鄰里效應,讓農牧民學有榜樣、干有遵循,充分調動農牧民的積極性。
實施人居環境整治
今年4月以來,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相繼召開了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專項會議。孫振云表示,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自治區的安排部署上來,切實推進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和廁所革命,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努力使廣大農村牧區美起來、宜居起來。
孫振云從充分認識實施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重要意義、明確實施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工作重點、細化實施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目標任務、明確實施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工作路徑、確定實施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標準規范和時間節點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加快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沒有踏實苦干的工作作風、沒有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沒有嚴明的工作紀律,再好的藍圖都會流于空想,抓落實就會成為一句空談。”孫振云說,“必須堅持真抓實干,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區‘三農三牧’工作再上新臺階。”
孫振云從強化綜合協調能力建設、切實推動工作落實落地、繼續改進工作作風、強化項目資金管理使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進行了部署和安排,提出了任務和要求。他表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一定要強化使命擔當,提升能力水平,努力開創“三農三牧”工作新局面,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做出新的貢獻。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