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地處黃河幾字灣最北端,北緯41度農作物生長黃金帶,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擁有耕地230萬畝,年日照時數3300小時,晝夜溫差近20度,境內河套灌區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是全國最好的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之一,已初步形成了小麥、向日葵、甜瓜、燈籠紅香瓜、黃柿子、羊肉等特色產業,素有河套雪花粉之鄉、巴美肉羊之鄉、葵花之鄉、瓜菜番茄之鄉的美譽。先后榮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等多項殊榮。
五原縣以優勢特色農畜產品為基礎,充分發揮“天賦河套”區域品牌影響力,助力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2016年,五原縣申請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通過采取傳統與現代監管方式相結合,落實三大責任、完善四大保障體系、抓住四大關鍵環節,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全面支持,努力做好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五原縣在農牧業生產中以“百企百園萬戶”工程為載體,堅持有機生態理念,立足特色優勢產業,聚焦“生產+加工+科技”三要素,通過產業化和園區經濟、引進優良品種、開展控水、控肥、控藥、控膜“四控”行動等,從源頭上把好農產品質量關。目前全縣168家企業納入自治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占全縣規模以上農畜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總數的85%以上。通過從基地管理、種植過程管理、采摘收割、加工等各個環節進行追溯平臺系統跟蹤監管,督促種植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播種記錄、施肥記錄、農藥記錄、采收記錄等各項生產記錄,消費者通過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了解產品的生產信息,做到了“質量可監控,過程可追溯,政府可監管”。
五原縣依托優越的資源稟賦,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糧油、炒貨、果蔬、肉、飼草料等優勢產業,現在,已擁有知名品牌20個,自治區龍頭企業16家。共有“三品一標”有效認證產品83個,其中綠色食品企業7家40個產品(面粉產品21個,瓜果蔬菜產品18個,饅頭1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單位14家29個產品(其中種植業8家14個產品,畜牧業1家1個產品,水產品5家14個產品);有機食品企業5家10個產品,主要為葵花籽、南瓜子、羊肉、羊乳。地理標志產品4個(燈籠紅香瓜、黃柿子、小麥、向日葵),全國綠色食品小麥標準化原料基地35萬畝,五原向日葵榮獲農業農村部“100個農產品品牌”。
五原小麥
小麥是五原縣主要糧食作物,每年種植面積40多萬畝,加工而成的雪花粉暢銷全國。五原小麥的主栽品種為永良4號,該品種在五原縣種植已將近30年的歷史。因五原縣具有光能豐富、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雨量少而集中的氣候特點,主要耕作土壤是灌淤土,其表土層為壤質灌淤層,耕作性好,含鉀量高,生產出的小麥籽粒飽滿,容重高,蛋白質含量高,面筋值高。
用小麥加工而成的雪花粉是黏性較好(中筋粉)的小麥粉,一般粉色潔白,粉質細膩,蛋白含量高,是制作各種高檔面包、速凍食品、高檔掛面、中華拉面、手延素面的優選原料。做出的餃子、面條色澤誘人,食用品質好,筋道,滑爽,黏彈性好。
五原黃柿子
五原縣黃柿子種植以溫室生產為主,塑料大棚種植為輔,基本實現了周年供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技術上通過采取溫濕度控制、推廣先進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提純復壯等技術,產品質量穩定可靠,種植效益穩步增長,已成為增加菜農收入的新興產業。2014年11月18日經農業農村部審定為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五原黃柿子營養豐富、口感適宜、風味獨特。經檢測,維生素C含量20毫克—30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6%;總酸度0.54克/100克,酸度適宜,口感好,產品可幫助促進消化、抑制細菌;水分含量為93.7%,沙甜可口,既適宜生吃,也適宜涼拌,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同時,五原黃柿子可幫助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熱解毒。在炎熱的夏天,人們食欲減退,吃些糖拌黃柿子、西紅柿湯等,可解暑熱,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
五原燈籠紅香瓜
五原縣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種植燈籠紅香瓜,但因其果皮較薄,不耐貯運,產量較低,而且當時交通落后,外運困難,效益不佳,只是分散種植,就近供應。近年來,由于五原縣政府對縣域特色經濟的重視,設施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燈籠紅香瓜種植形式不斷優化,由原來的露地種植發展為溫室、大中小拱棚、露地相結合的種植方式,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該縣的隆興昌鎮和勝豐鎮,種植面積已達3000多畝,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產品供應從4月份至11月份貨源不斷,暢銷區內外,成為遠近聞名的知名品牌。
“燈籠紅香瓜”因其外形酷似燈籠而得名,其以特有的皮薄肉厚、香脆爽甜、營養豐富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當地人稱“藏不住的香瓜”,所以品種也一直流傳下來。2014年,該縣申請了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和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得到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的評審通過。
經北京普尼測試中心檢測,燈籠紅香瓜維生素C含量為22毫克—32毫克/100克,含鉀量為150毫克—200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8%—14%,能量為140千焦—200千焦/100克。
五原巴美肉羊
五原縣素有“巴美肉羊之鄉”之美譽,獲評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示范縣,入圍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是巴美肉羊保種和繁育基地。近年來,五原縣圍繞“擴量、提質、增效、創牌”的發展思路和“工廠化養殖、集約化經營、品牌化營銷”的戰略,加快實施肉羊產業“四個一”工程,即:培育一批肉羊養殖示范社、示范戶,建設一個萬畝肉羊養殖園區,引進一個實力雄厚、經營水平高、市場開拓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明顯的龍頭企業,組建一批肉羊專業合作社。
全縣肉羊飼養總量達到511萬只,累計建成肉羊整村推進示范社260個,標準化養殖示范戶2萬戶,年出欄2000只以上的肉羊規模養殖場52個,年出欄1萬只以上的肉羊規模養殖場7個,年出欄10萬只以上的肉羊養殖園區6個,年出欄100萬只肉羊聯合體1個,肉羊規模化飼養比例達65%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羊品種“巴美肉羊”,于2007年5月正式通過國家畜禽資源委員會審定驗收。巴美肉羊新品種的育成,創立了巴美肉羊品牌,形成了肉、毛、繁殖性能兼優的主導品種。
五原蜜瓜
2018年,五原縣西甜瓜種植面積12.73萬畝,其中露地厚皮甜瓜種植面積11.41萬畝,主要種植的是中早熟品種,每年5月初播種,8月初成熟,每株結瓜2—3個,呈圓形或檸檬形,屬原皮非網紋類甜瓜,表皮光滑,間有裂紋,分橘紅、橙黃和青麻綠3種皮色。
蜜瓜瓜瓤呈純白、綠白和翠綠色,肉厚3—4厘米,含糖率高達12%—15%。單瓜重1.5公斤—5.5公斤左右,圓形,肉厚汁甜,集香蕉、蘋果、鴨梨、玫瑰等香味于一體,清香四溢,沁人心脾,食之醇香甜脆。(記者 劉宏 通訊員 趙東星)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