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專項補貼激勵農戶綠色生產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5-15





      今年開春,杭錦后旗三道橋鎮和平村西甜瓜種植戶吳喜茂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農資大禮包,包括8噸有機肥和3卷國標地膜,這是旗里為鼓勵綠色生產而對種植大戶給予的農資補貼。他高興地說:“沒想到綠色耕種還能領到政策補貼!我今年種了8畝西甜瓜、西紅柿,政府給補貼這么多農資,我要多用有機肥,生產出優質綠色的瓜菜產品。”

      2018年,巴彥淖爾市全面開展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動,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今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碼,巴彥淖爾市財政安排獎勵資金1億元,7個旗縣區各自配套不少于1000萬元,用于補貼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實施全區域、全過程、全產業推進“四控五化”行動,即控肥、控藥、控水、控膜,精準“四控”區域化、糞污及病死畜禽處理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資源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化、品牌標準可追溯全程化,全力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努力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全市規劃建設100個測土智能配肥站,實現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新增施農家肥、新型肥料100萬畝。通過有機替代無機等措施,預計減少化肥用量7000噸,化肥利用率提高2.6個百分點。

      在控藥減害方面,巴彥淖爾市借助國家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建成智能化病蟲情監測站6個;對全市17戶限用農藥定點經營店全程可追溯管理,對所有農藥按“一瓶(袋)一碼”進行全程可追溯;培育扶持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18家,建設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示范推廣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生物農藥等綠色生物防控技術。農藥利用率提高2個百分點。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規劃建設6個旗級倉儲中心,58個鎮級回收轉運站,實現農藥包裝廢棄物全域全量回收,回收率達90%以上。

      在控水降耗方面,重點推廣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190萬畝。建設300個150萬畝高效節水示范區。在控膜提效方面,強制性要求生產銷售國標地膜,推廣國標地膜使用面積至少達到450萬畝,建設58個農用地膜回收網點,當季回收率達78%。逐步建成社、村、鎮、旗“四級”回收利用體系。

      春耕時節,五原縣豐裕辦事處豐產村大田內,不時有拖拉機來回作業,將田間的廢舊殘膜耙拾成堆。村民樊存有在大田周邊轉悠著撿拾廢舊地膜,當天他已往鎮里的地膜儲存兌換網點拉運了50多公斤殘膜,兌換了一卷10公斤的新地膜。他說:“現在的政策好,回收舊地膜還能兌換新地膜,自己受益了,也減少了環境污染。”

      據了解,五原縣已建成13個鎮級廢舊農膜回收網點,開展地膜撿拾、回收、兌換一體化服務,引導村民利用空閑時間撿拾廢舊地膜到回收點兌換新膜,配套出臺了5公斤廢舊農膜置換1公斤新國標地膜政策,有效提高群眾撿拾和交售廢舊地膜的積極性。

      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巴彥淖爾市積極推進秸稈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基料化、工業原料化,秸稈綜合利用率年內將達到84%。糞污資源化利用方面,在磴口、杭錦后旗整縣推進示范點的基礎上,實施整市推進,承擔國家和自治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的4個旗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設施裝備配套率分別達到90%、100%,非項目旗縣分別達到75%、90%。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方面,逐步升級改造68家定點屠宰企業無害化處理設備。本著“誰處理,補給誰”的原則,按照生豬每口80元、其他畜禽按羊單位每頭50元標準給予折算補貼,長效推進無害化處理。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