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經濟學小故事:如果猶太人在某地開了一家修車店,生意非常好。那么第二個來這個地方做生意的猶太人會開一家飯店,第三個會開超市;如果一個中國人在某地開了一家修車店,生意非常好,那么第二個、第三個來這里做生意的人還是會開修車店。這實質上反應了錯位競爭意識的缺乏,如今在內蒙古呼包鄂烏四市產業發展上也存在著相似的問題。四市應首先“各美其美”,找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進一步“美人之美”,借力發展自身薄弱產業;最終實現“美美與共”四市產業協同發展。
一、呼包鄂烏產業發展現狀
四市皆是水草豐美之地,其產業發展都離不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經濟區位優勢。就礦產資源而言,呼市礦產種類多樣,已發現金屬、非金屬、煤炭等礦產種類51種,銣、水泥用大理巖等保有資源儲量居自治區第一位;包頭則擁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床;鄂爾多斯煤炭儲量豐富且品質優良;烏蘭察布石墨儲量豐富,有巨大的開采潛力。就新能源而言,四市均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此外包頭的地熱能、烏蘭察布的風能資源也較為豐富。就土地資源而言,四市皆是地廣物博,并且地價低,吸引力巨大。四市依托自然資源優勢,發展起自身的經濟區位優勢。在電價上,四市利用其礦產資源發展火電,利用太陽能、風能等發展新能源發電,擁有強大的電力供給能力,對新興扶持產業都能給予0.26元/度的優惠電價。在交通上,鐵路公路等建設的步伐明顯加快,不管是對內面向京津冀還是對外面向俄蒙歐,四市都積極布局自己的交通網絡,積極地擴大對外交流。
四市在主導產業的發展上是“不同”而“和”的,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城市名片。呼市是“中國乳都”,蒙牛、伊利等知名乳業企業總部便是布局在呼和浩特;包頭以稀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影響力逐漸加大;鄂爾多斯不斷拓寬深化煤炭產業鏈,是國家四個現代化煤化工產業示范區之一;烏蘭察布大數據、云計算產業正蓬勃發展。但四市在某些傳統和新興產業領域也存在著“同”而“不和”的現象。如在傳統產業方面,四市都在爭相發展煤炭產業。呼市在發展煤制氣,包頭在發展煤制烯烴,鄂爾多斯更是積極發展煤化工,近期也在規劃上煤制烯烴的項目。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四市競相布局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希望搶占先機作為未來本市的支柱產業,但引起的惡性競爭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諸多機柜被閑置。
二、四市產業協同發展困境
1。四市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規劃和意識等層面均缺乏協同的發展機制。在基礎設施建設層面,四市各自為政造成了區域整體資源利用效率的下降。在能源動力特別是電力上目前四市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對內部而言,四市電力產能供大于求,產能大量閑置的情況比較突出;對外部而言,在電力對外輸送通道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發電對外輸送通道的開拓上缺乏合作。在四市目前的產業規劃層面,四市產業規劃均聚焦在煤炭化工等自然資源密集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明星”戰略性新興產業,同質化嚴重。例如煤化工產業各市都有發展,雖然鄂爾多斯是主要的產煤基地,但包頭“兩億”煤化工的規劃和鄂爾多斯煤炭產業園區的規劃形成了明顯競爭關系。最關鍵的是四市在意識層面缺乏協調意識和區域大局觀,四市目光不應僅僅局限于各自的發展機會和利益,而應該有呼包鄂烏四市“一盤棋”的思想,思考如何充分統籌協調以達到四市利益的最大化。
從資源稟賦角度看四市產業發展,生產要素浪費與短缺的問題比較突出。土地是一種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盡管內蒙古地大物博,但在國家耕地紅線限制和土地荒漠化治理問題的制約下,隨著各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推進,土地的單位成本會越來越高,若無法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而延續當前招商引資熱潮中的低門檻用地審批,土地資源的單位經濟收益將不斷下降。煤炭等礦產資源的開發同樣具有不可持續性,因此利用廉價的土地和礦產資源招商引資終究不是長久之策。科研教育資源短缺是內蒙古各地區的長期劣勢,重點院校、專業研究院所少和科技創新體系不完善是當地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的重要原因。同時,經濟和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金融基礎設施的鼎力支持,但在各市范圍內提供后方支援的金融系統服務還不夠到位,金融資源配置不甚協調,銀行更傾向貸款給國企和大企業,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競爭不充分和市場效率不高,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缺乏活力。此外,雖然四市依托于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形成了特色產業,帶動了經濟增長,但仍面臨一些現實問題:內蒙古自治區有31個國家級貧困縣,其中烏蘭察布就有8個,脫貧攻堅戰任務艱巨。在改變資源粗放利用,整合產業過程中,要深刻考慮這些現實問題。
3。四市產業鏈均偏短靠前、產業附加值低,缺乏縱向延伸發展。眾所周知,中間產品不僅受制于前端原材料供應進而對上游產業依賴度高;還受制于專業市場難以形成品牌效應,通常以較低的價格來競爭市場份額,附加值較低;更受制于后端市場景氣程度,下游產品的需求波動會對產中游相關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消極連鎖反應。盡管各市都在大力倡導和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傳統工業如冶金、化工等仍是占據目前大部分地區產值的主導產業。內蒙古各市的傳統工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產業鏈條偏短、靠前和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同時產品以資源密集型原材料或中間產品為主,屬于產業鏈中的高耗能環節,短期內想要實現向產業鏈兩端的延伸存在困難,長此以往可能制約產業的深度發展。事實上,四市不僅在傳統工業存在該問題,一些新興產業也面臨下游缺乏高端應用產業的發展制約,例如包頭的稀土產業、烏蘭察布的石墨產業等。
4。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制約問題逐漸凸顯。內蒙古既是自然資源富集區,又是自然環境脆弱區;既是國家能源輸出主要基地,又是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自然特點與戰略定位存在矛盾。綜合四市的產業發展現狀來看,多是依托煤炭、稀土、電氣等資源優勢發展起來的支柱產業,雖然這些產業在短時間之內提供了高速的經濟增長動力,但也帶來了高污染、高能耗的問題。如何協調好產業發展、經濟增長同保護環境的“矛盾”關系,需要得到四市的長期的關注和重視。
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提出,四市生態環境的準入標準會越來越高,在環境承載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不僅是傳統的工業需要轉型升級,而且新項目的審批也會越發嚴格。包頭市已經形成了九大工業園區,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或遷出進度緩慢,每個工業園區環境的承載能力有限,相關新項目比如規劃擴大生產的煤化工生產線便受制于此難以落地。鄂爾多斯從富鋁煤渣中發展鋁元素提取和下游相關產業的規劃由于環境承載能力的考量未被批復。未來四市都在積極規劃的煤化工發展計劃也必然會對有限的環境承載能力造成挑戰。
三、未來四市產業協同發展探索
1。完善融資手段,形成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支持各類企業發展。四市的金融服務體系相對落后,各市只有主導產業中的少數龍頭企業上市,而大多數民營企業無法借助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同時由于信息不對稱問題也難以借助金融機構進行間接融資,金融體系對于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夠。在未來發展中,應首先依托“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根據各市情況適度放寬小微民營企業貸款考核標準,增加貸款額度,拓寬民營企業間接融資渠道;其次積極發揮債券市場服務民營企業作用,通過定向增發、設置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發行債券,促進企業直接融資;積極引導各市科技創新企業良性發展,引導其上市主板或科創板,通過資本市場解決企業融資問題;最后加強對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的監管,構建完善的征信體系,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2。樹立區域協調發展意識,結合宏觀整體視角和各市發展特色做好產業協同發展規劃。由于四市在前期發展中缺乏整體規劃,在電力、能源、化工領域內同質化競爭問題嚴重,各個產業遍地開花,并未形成良好的協同機制。下步發展中,首先要樹立協調發展的意識,只有將共同的“蛋糕”做大,各主體才能分到更多利益。其次應根據各市特色產業和不同的發展基礎錯位競爭,在產業鏈上下游緊密結合,構建利益共享機制。如鄂爾多斯供應精品原煤,呼包鄂三市共同建立研究機構,成立產業園區,形成原煤---中間品---煤化工產品的全產業鏈體系,再利用烏蘭察布的區位優勢拓展銷售網絡,四市共享收益;對于大數據產業,烏蘭察布可以利用自身自然地理優勢建設大數據存儲中心,其他三市可以招商引資建設大數據應用終端研發平臺。最后,政策制定之時就應弱化其帶來的產業同質競爭導向,考慮各市的不同發展基礎和特色,科學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四市的信息溝通,力求通過高效充分的信息、交通、政策互通互動為四市產業協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3。縱向延伸產業鏈,攫取產業發展的高附加值。一方面,呼包鄂烏四市需要把已有的優勢產業繼續做大做強,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以更好的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在產業鏈上形成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在價值產業鏈上,逐步向上端設計研發和下端市場銷售的高附加值環節靠攏,掌握關鍵的核心技術,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這是四市形成產業發展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
4。以發展新興產業為抓手,協同布局發展動能轉換升級。四市當前的產業結構中傳統行業占比依舊較大。部分城市經濟發展比較依賴資源開采和金屬加工,污染高,技術門檻低、經濟效率較差。雖然各市目前都在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但必須要從自身的原有產業基礎出發,在現有主導產業的穩定發展和新產業的培育中找到平衡點,逐步實現各市主導產業的更迭和區域經濟的整體可持續發展。
5。守住生態環境底線不動搖,處理好環境和發展的關系。四市不僅傳統產業污染較大,憑借電力優勢集聚的新興產業也是耗能較高,生態環境負荷較大。目前四市的環境承載能力都有或多或少的問題,執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進行傳統產業調整可以成為一個比較好的思路。在新引進新項目時,也應做好合理規劃,綜合考慮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環境的承載能力。
四市產業發展各有特色的同時相互依存影響,故必須在區域協同的視角下“各美其美”,最終實現“美美與共”。目前各市發展形成的特色產業,是否在四市之間、國際國內都形成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需要從成本、技術水平、可持續性等方面綜合來看,分析產業發展周期是否適應城市發展周期,從辯證發展角度打造真正的特色產業,做到“各美其美”。因此四市要立足于現實問題,結合城市特點,規劃四市產業發展,從科技人才、通達水平、環境容量、資源能源、產業輻射水平、營商環境、政府政策等維度去衡量呼包鄂烏四市各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潛力,尋找呼包鄂烏區域整體發展的帕累托最優解,實現四市利益最大化。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應該動用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強制規劃產業發展,而是通過產業指導目錄引導產業協同有序地發展;最終仍通過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引導企業調整自己的生產行為和未來的企業發展規劃。
轉自:中國金融信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